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常见病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acute eosinophilic pneumonia,AEP)于1989年首先报道。因其不同于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因此近年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症,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部分可有过敏病史,呈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肌痛,咳嗽,气急,胸痛。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诊断首先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其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吸入环境中的过敏物质有关,猜测为不明变应原引起的超敏反应。

(二)发病机制

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害,肺泡腔,间质和支气管壁可见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部分病例可有透明膜形成,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后期可见间质水肿,炎症细胞大量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没有血管炎和肺外脏器受损表现。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鉴别,血液,痰,粪便,BALF以及经支气管肺活检标本须进行培养,Grans和真菌染色和血清学试验,以排除细菌,支原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西医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治疗数小时内症状即可缓解,1~2周内肺浸润可完全消失。常用甲泼尼龙60~125mg/6h,症状控制后改为泼尼松40~60mg/d口服2~4周,随后减量停药。

预后

部分可自发缓解。治愈后本症不会复发。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预后一般较好。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外周血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不明显,但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分类计数常大于25%。

2.BALF中白细胞介素-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常升高。

3.血清总IgE水平中度升高,低氧血症(PaO2<60mmHg),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

4.X线检查

早期胸部X线表现为密度较淡的斑点状浸润影,可有Kedey B线,可迅速(48h内)发展为两肺弥漫性对称分布的肺泡和间质浸润,类似ARDS的毛玻璃样或微结节状表现,可出现少到中等量胸腔积液。

5.CT扫描可见弥漫性肺实质浸润。

6.肺功能试验表现为伴有弥散功能障碍的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

7.胸腔积液pH较高且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伴随肌痛、咳嗽、气急、胸痛。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