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胆囊类癌

类癌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内分泌肿瘤,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组织的kultchitsky细胞。大约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2%。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外科 肝胆外科
  • 需做检查:
    口服胆囊造影  血液检查  胆囊胆道B超检查  胆囊触诊
  •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3-6周
  • 治愈率:
    60%
  • 患病比例:
    0.005%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有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的病史,表现为右上腹闷胀样不适伴有厌油,食欲不振等,个别患者因肿物过大或靠近胆总管而引起肝外胆道梗阻,造成梗阻性黄疸或胆管炎发作,类癌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占7%左右。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类癌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内分泌肿瘤,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组织的kultchitsky细胞,胆囊类癌多发生于胆囊底部。

(二)发病机制

胆囊类癌多发生于胆囊底部,类癌组织外观呈淡黄色,经甲醛固定后呈褐色,质地结实,切面呈均质状,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小,为多角形,核中等大,胞浆轻度嗜碱性,有嗜银颗粒及含脂空泡,颗粒内含5-羟色胺。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标准

本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B超诊断难以定性,最后的诊断往往需要术中或术后病理来确定。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需和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胆囊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胆囊腺肌增生及胆囊癌相鉴别,B超检查胆固醇性息肉常多发,有蒂,呈强回声,炎性息肉单发或多发,体积常<1.0cm,呈中等回声,腺瘤样息肉单发或多发,体积为0.5~2.0cm,和胆囊类癌不易鉴别,胆囊腺肌增生症是胆囊的增生性改变,特点是过度增生的胆囊黏膜间肌层陷入,造影时,在胆囊顶部有局限的充盈缺损,但有造影剂进入其中央,胆囊癌和本病难以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胆囊类癌西医治疗

一、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式依据肿瘤的浸润范围而不同。若肿瘤局限于胆囊黏膜或肌层,可以行单纯胆囊切除术。若肿瘤侵犯浆肌层或肝床,则行胆囊切除 肝床部分切除 肝门区淋巴结清除。若肝脏局部浸润广泛,但无远处转移迹象,还可以在以上切除基础上,行肝叶的切除。   

二、化学治疗(放疗):   

放疗和化疗的效果均较差。文献曾报道一例胆囊类癌患者术后采用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但是难以控制肿瘤的生长。而后单独使用化疗,也只是在短期内对肿瘤起抑制作用。很快肿瘤便在局部复发。

胆囊类癌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宜食具有利胆通便作用的食物:羊蹄菜、牛蒡根、无花果、胡桃、芝麻、金针菜、海参。 宜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荞麦、绿豆、油菜、香椿、芋艿、葱白、苦瓜、百合、马兰头、地耳、鲤鱼、水蛇、虾、泥鳅、海蜇、黄颡鱼、针鱼。 宜多吃具有抗胆道、胆囊癌作用的食物:鱼翅、鸡肫、荞麦、薏米、豆腐花、猴头菇。 食欲差宜吃杨梅、山药、薏米、萝卜、塘虱、恭菜。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预防:

1.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少食厚腻食品,不要饮烈性酒。

2.对于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妇女,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等,更应追踪检查,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早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出现胆道梗阻,则血中胆红素升高。

大约60%的病人在接受B超检查时均可发现胆囊内有低回声的占位病变,直径一般在2cm以下。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个别患者因肿物过大或靠近胆总管而引起肝外胆道梗阻。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