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偿性多汗症(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是由于某部位的汗腺受某种因素失治后,另一部位的汗腺发生代偿,以保持体温。由于某部位的汗腺受某种因素失治,如汗腺的损伤、肿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系统的损伤、神经系统的肿瘤等因素,而另一部位的汗腺发生代偿,排除大量的汗液,以保持体温,使体温维持在36.5摄氏度。
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1.糖尿病 继发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下半身无汗或少汗症出现代偿性多汗症。
(1)上半身(躯干为主)热刺激性多汗症,以夜汗常见。
(2)面,颈部味觉性多汗症。
2.交感神经切除后,在颈部和胸交感神经切除后发生病理性,味觉性多汗症。
3.夜汗,除了上述的原因可致多汗外,还可因心血管心内膜炎,淋巴瘤,甲亢,系统性血管炎,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撤药反应,自主功能失控状态,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出现夜汗症。
(一)发病原因
由于某部位的汗腺受某种因素失治后,另一部位的汗腺发生代偿,以保持体温。
多汗症主要根据多汗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结合客观检查,通常不难诊断。
本症特点突出,非常好诊断,难于与其它病搞混,主要是继发性多汗症的病因鉴别,应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做出判断,如糖尿病有血糖和尿糖化验的异常,脑部器质性病变应存在定位症状和体征。
代偿性多汗症西医治疗
1.根据不同病因做相应治疗。
2.镇静安定剂如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氯丙嗪、利舍平、谷维素、溴剂等对情绪性多汗有一定疗效。
3.胆碱能药物 如阿托品、颠茄、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本辛)等,或落叶松蕈素(agaricinum)0.001~0.003g/d,3次/d内服。
代偿性多汗症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用药,湿热蕴阻型,宜清热利湿止汗,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生白术、黄芩、生地、生栀子、生枳壳、泽泻、灯心、竹叶、茵陈、姜黄、车前草。
偏虚型,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防风、白术、党参、茯苓、薏米仁、扁豆、当归、白芍、熟地、桂枝。
针刺治疗:上身出汗,可选用列缺、曲池;下身出汗,可选用三阴交、血海、太溪;面部出汗,可选用大椎、通天。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自汗者要多喝水,使得体内的液体量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不宜吃过多的生冷瓜果,适宜吃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如: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另外,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
尚无较好措施,主要是预防相关疾病,如有遗传性综合征背景,预防措施包括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放松心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1. 头颅、肢体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是正常结果,继发性多汗症则有与原发病相关的表现。
2.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对多汗症有辅助诊断及鉴别意义。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心身疾病的发病,一般说来,与自主神经的不稳定性有关,且大多数心身疾病均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上。因此.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对心身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眼心反射、卧立试验、竖毛反射、组胺试验、体位变换试验等。
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