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巨大肥厚性胃炎常见病

巨大肥厚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的过度增生而使胃壁广泛增厚,1888年Ménétrier首先提出,故又名为Ménétrier病。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内科 消化内科
  • 需做检查:
    胃基础胃酸分泌量测定(BAO)  胃超声检查  胃镜
  •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终身间歇性治疗
  • 治愈率:
    对症治疗为主,无法根治
  • 患病比例:
    0.006%-0.008%
  • 好发人群:
    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上腹部痛如溃疡,饭后可缓解,食欲减低,恶心常见,如息肉样皱襞阻塞幽门则可发生呕吐,有时有出血,需手术治疗,因蛋白丢失和脂肪泻而使体重下降,无力,水肿,甚者呈恶病质而疑为恶病,胃丢失蛋白,Citrin首先发现在病人胃液中有清蛋白,证实了胃黏膜丢失蛋白,体内可交换的清蛋白池相当于健康人的1/3,用131I标记的清蛋白测量每天的清蛋白更新率为健康对照的3倍,大约有6g清蛋白在胃内分解,从胃内丢失的清蛋白到肠内可以消化再吸收,供新的清蛋白合成,但很难代偿,Citrin复习了23个病例,其中16例有低蛋白血症(6.0%),Maimon发现病人2周内血浆蛋白由5.1g下降到3.8g,蛋白丢失也可自然缓解,但有的病人需行大部或全胃切除术,丢失蛋白的原因尚不明,可能因胃黏膜屏障受到破坏。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仍不明,研究表明儿童患者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细胞转化因子α(Trasforming growth facter alpha)可能在成人和儿童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作用在AIDS的患者中可以有类似Ménétrier病样肥厚性皱襞,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Larsen复习文献并随访3个家庭后认为此病与遗传关系不大。

(二)发病机制

文献中常用巨大(giant),大量(massive),肥大,增生,息肉样以及水泡样(bulbous)等名词来描写胃黏膜的外观,病变可以是局限的,也可以是广泛的,一般常累及的部位为胃的泌酸区即胃底胃体的泌酸黏膜,但也可累及胃窦,甚至十二指肠近端,胃柔软光滑,有大而肿胀无弹力的皱襞,由深沟分开,肥大皱襞可达1.5cm宽,3~4cm高,胃的重量可增加到1200g,大部切除的胃常重于500g,巨大皱襞多在大弯,有的广泛有的局限,与正常黏膜连接可以是突然的,也可以是逐渐的,黏膜表面有渗出或糜烂,呈结节样或息肉样外观,常因大量黏液覆盖而看不清楚。

显微镜下所见主要是表层上皮的增生,使腺窝明显的延长和屈曲,伴随皱襞明显的增生,黏膜向上发生叠褶并将黏膜肌及血管也同时带入,两皱襞之间的基底黏膜可以正常也可能变薄,胃底腺长而直,壁细胞外观正常并分布在某些区域,但在其他部位可见腺囊性扩张,并有多数分泌黏液的细胞,在整个黏膜中黏液细胞约占1/3,严重者腺管全部变成腺窝,囊可穿透黏膜肌而至黏膜下层,据Maimon的描述,黏膜的变化很像慢性膀胱炎的隐窝。

可见中性粒细胞管型,固有层及黏膜肌层内淋巴细胞浸润,嗜酸细胞非常突出,胃萎缩的肠上皮化生在本病并不常见,黏膜肌肥厚,固有肌层也可以纤维化及水肿,黏膜下水肿,血管增多。

Kelly用电镜观察了7个患者的胃黏膜的超微结构发现胃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明显增宽,并认为这是蛋白漏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遇有上腹痛合并低蛋白血症者应怀疑本病,进行X线及胃镜检查,如上述检查证实有巨大皱襞时应做活检,必要时行热活检,大活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行手术探查。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胃恶性淋巴瘤,浸润性胃癌,卓-艾综合征(Zollinger-Ellson syndrome),胃结核,胃淀粉样变性鉴别,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的胃黏膜组织学虽也类似本病,但临床鉴别较易,前者临床表现有秃发,指(趾)甲萎缩,皮肤色素沉着和消化道多发息肉。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巨大肥厚性胃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轻者不需特殊治疗,应定期随访。有蛋白丢失症者应给高蛋白饮食。用激素无效。长时间顽固出血以致引起贫血各种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胃切除术。高酸者常诉胃痛,给抗酸药、解痉药多数有效。少数可自行缓解,但不应忽视,因本病可以癌变,应密切观察,必要时行外科治疗。   

(二)预后   

轻者不需特殊治疗,应定期随访。因本病可以癌变,应密切观察。

巨大肥厚性胃炎中医治疗

(一)饮食不节、损及脾胃《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恣食生冷,寒积胃肠,损伤脾胃之气,气机升降失常,或过食辛辣肥甘,过饮烈酒,酿热生痰,损伤脾胃,而出现胃痛、痞满之症。

(二)抑郁伤肝、横逆脾胃肝为将军之官,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境遇不遂,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犯脾胃,脾胃失和,则可致胃脘胀满嘈杂等症。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沈氏尊生书。胃痛》曰:“胃痛,邪干胃肠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三)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身体虚弱,或劳倦内伤,中伤脾胃或久病不愈。

延及脾胃,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胃纳呆钝,脾运失健,而发为胃肠痞满、疼痛。

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中谓“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四)外感内伤、脾胃湿热外感暑湿、寒湿,内侵脾胃,水湿内停;或饮酒过度,酿湿生热,损及胃腑;或肝郁脾虚,脾失运化,蕴生湿热,而致痞满、嘈杂、反酸、胃脘灼痛等症。

(五)气滞不行、瘀血阻络胃病日久,迁延不愈,气血阻滞胃腑;或术后损脉,瘀血内生,胃络失于滋养;或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可致胃痛发作、嗳气痞满等症产生。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六)虚火内生、胃阴不足恣食肥甘辛辣,饮酒过度,蕴湿酿热,日久不愈,灼伤胃络;或气滞血瘀,病邪留滞,瘀久化热;或肝气久郁,化而为火,上述原因均可灼烧胃腑,损耗胃阴,、而发为胃脘灼痛,口干咽燥,大便干涩等症。

偏方:

一:甘蔗汁、葡萄酒各一盅合服,早晚各1次,治疗慢性胃炎。

二:生姜200克,醋250毫升,密封浸泡,空腹服10毫升,主治慢性胃炎。

三:鲜萱草根30-60克,水煎服,主治胃炎、牙痛。

四:鲫鱼1-2条,糯米50克,同煮粥服食,主治慢性胃炎。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戒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这些会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损的食物,应避免食用。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都有特异性,所以摄取的食物应该依据个人的不同而加以适当的调整,毋须完全禁食。

戒酸性食物:酸度较高的水果,如:凤梨、柳丁、桔子等,於饭後摄食,对溃疡的患者不会有太大的刺激,所以并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戒产气性食物:有些食物容易产气,使患者有饱涨感,应避免摄食;但食物是否会产气而引起不适,因人而异,可依个人的经验决定是否应摄食。

此外,炒饭、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各式甜点、糕饼、油炸的食物及冰品类食物,常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应留意选择。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1、注意饮食: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以清淡、对胃黏膜刺激性小想食物为主,避免辛辣、生冷、坚硬、过酸等刺激性大的食物。

2、戒烟戒酒:烟酒会对胃黏膜有损伤,引起粘膜糜烂、充血,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3、慎用药物:有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刺激胃黏膜,引起疾病反复发作。应慎用或者尽量避免。

4、积极治疗:患了疾病,应积极治疗,不论是急性胃炎还是其他疾病,以免疾病进一步扩展,累及其它粘膜组织,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胃酸分泌:由于上皮增生,胃液中有大量黏液,50%的病人无酸,少数病人可以酸度很高同时合并溃疡,组织学发现典型腺窝增生,主细胞和壁细胞也增加。

1.X线检查:皱襞巨大屈曲,大弯侧常有息肉样改变,皱襞不如正常的清晰和柔软,蠕动波减少,运动缓慢,127例中有60%怀疑有恶性病变。

2.胃镜检查:可见巨大皱襞,充气后不消失,苍白如棒状,黏液特多,皱襞表面不规则,常呈大小不等结节样或息肉样,皱襞间有深的裂隙,表面颜色可以苍白,灰色或红色,总之胃镜诊断也不太容易:①不易考虑到本病;②不易鉴别,Filer报道26例仅8例作出了正确诊断。

3.超声胃镜:病变部位的黏膜层明显增厚。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因血浆清蛋白经增生的胃黏膜漏入胃腔造成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