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钴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钴是较为少见的元素,可制造合金。钴及其化合物可作为一些化学合成的催化剂,亦用于油漆,颜料、玻璃、釉瓷及电极板等的制造。常见的钴化合物有氧化钴(CoO),氧化高钴(Co2O3)、硫酸钴(CoSO4)和氯化钴(CoCl2·6H2O)等。三价钴盐一般不稳定,通常条件下不存在。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需做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皮肤真菌镜检  真菌组织病理学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3个月
  • 治愈率:
    70%
  • 患病比例:
    0.005%
  • 好发人群:
    好发于和钴长期接触的人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1、接触钴粉尘和钴盐可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及瘀斑,通常情况下,对钴过敏常与对镍过敏并存。

2、接触八羰基二钴[Co2(CO)8]可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重者可致局部坏死。

3、接触钴粉尘和钴盐病史,皮损符合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及瘀斑的特点。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接触钴化合物,钴粉尘和钴盐,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及瘀斑,

(二)发病机制

个体接触钴粉尘和钴盐等钴化合物后,出现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及瘀斑的皮肤损害,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本病通常有明确的钴及其化合物的接触史后出现了接触性皮炎等临床表现,故通常无需做鉴别。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荨麻疹为主要表现,故临床上需要与常规过敏性因素导致的荨麻疹相鉴别。起病较急,皮损常突然发生,为限局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部位不定,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某部。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钴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西医治疗

停止接触各种可能含钴及其化合物的生产原料及产品。皮损做对症处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钴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青菜、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等适当增添少量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菜肴要避免过咸,尽量以蒸煮为主。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脱离接触钴粉尘和钴盐,钴及其化合物的环境。由于本病明确有钴及其化合物接触,故避免此类化合物的接触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包括操作时戴长橡皮手套,穿长统靴。用长围裙,戴防护眼镜、口罩等,避免接触因钒及其化合物污染过的空气,如果不慎有接触,应进行立即清洗处理,避免其对皮肤造成损伤。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本病通常有直接接触含有钴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造成,对于其他未知接触物造成的接触性皮炎,当怀疑是钴元素损伤导致本病时应进行钴元素的检测明确。对于严重的接触性皮炎患者,因其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皮损常突然发生,为限局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