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别名: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papulonecrotic tuberculid)亦称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ltis papulonecrotica),临床特点是在四肢伸侧出现散在性丘疹,中央坏死,可形成溃疡及瘢痕,病因及中医辨证见硬结性红斑。本病以青年人多见,春秋季节开始发病,患者常伴有肺结核或其他体内结核病灶,或并发其他皮肤结核。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但在皮肤损害中找不到结核杆菌。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需做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OT  免疫病理检查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涂片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2-4月
  • 治愈率:
    80%
  • 患病比例:
    0.07%
  • 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初起为散在的淡红色或鲜红色米粒大的丘疹,渐增大至高粱粒或豌豆大,颜色变为褐红或暗红,常发生在毛囊处,不久,中心坏死,覆盖褐色固着痂皮,除去后可见小溃疡,愈后结成凹陷瘢痕,有黑褐色色素沉着,经久不退,多数对称发于四肢伸侧,尤以膝肘关节附近及小腿为多,间或见于手指,手背等处,其局限于毛囊者,称为毛囊疹(ollicles);发于颜面或颈部类似痤疮或酒渣者,称为痤疮炎(acnitis),多发时亦可散发胸背及肩胛,好侵犯青年女性,春秋季多见,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对结核菌素中等度稀释液(1∶1万~1∶10万)试验常呈阳性。

皮损对称发于四肢伸侧,初起为散在的淡红色或鲜红色米粒大的丘疹,渐增大至高粱粒或豌豆大,颜色变为褐红或暗红,不久,中心坏死,覆盖褐色固着痂皮,除去后可见小溃疡,愈后结成凹陷瘢痕,有黑褐色色素沉着,经久不退,组织病理:随病变的阶段不同,其改变亦异,即可诊断。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本病系体内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于皮肤,并在皮肤迅速被消灭所致,系结核疹的一种,患者常伴有肺结核或其他体内结核病灶,或伴有其他皮肤结核,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但在皮损中查不到结核杆菌。

(二)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本病系体内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于皮肤,并在皮肤迅速被消灭所致,系结核疹的一种。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好发于青年人,四肢对称发生的红褐色丘疹,中心坏死、溃疡,最后留有凹陷性、萎缩性瘢痕而愈,结合病理检查,即可诊断。

诊断鉴别

1.坏疽性痤疮

为无痛性毛囊性丘疹和脓疱,常有中央坏死,愈后留下凹陷性瘢痕,主要发生于额,颊部,浸润较轻,多伴发青年痤疮,并有粉刺存在。

2.痤疮样梅毒疹

丘疹顶端形成脓疱,散发全身,多见于中年,梅毒血清反应为强阳性。

3.毛囊性脓疱疮

发于四肢者可相似,但脓疱与毛囊一致,无中央坏疽,接触传染性大,经过短促。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西医治疗

(一)治疗

1.治疗原则 主要在积极改善机体健康状况,增进机体抵抗力。全身治疗药物与局限性皮肤结核同。可用异烟肼等药,但未必有效。维生素D2对硬结性红斑可促进其破溃,不宜应用。 可使用庆大霉素软管等外用药。  

2.中医治则 法宜健脾益气、除湿化痰、活血通络。   

3.局部治疗 原则为对症、缓和、消炎及促进吸收,禁用剧烈刺激性药物。

(二)预后

慢性经过,反复发作。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浓酒,浓茶。并且应该适量摄入高脂肪食物,脂肪能产生热量帮助人们抵御寒气,并能使皮肤得到滋润,脂肪食物也有利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它们有防治皮肤干燥和老化的作用。

忌过多食用辛辣鱼腥酒类等,以免皮肤瘙痒加剧。不断搔抓不仅可使皮肤增厚,而且皮质变厚后反过来又加重了皮肤瘙痒,因此会形成愈抓愈痒、愈痒愈抓的恶性循环。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预防原则:主要是发动群众,大力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杜绝传染途径,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组织病理:随病变的阶段不同,其改变亦异,初发的皮疹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典型的表现为楔状坏死区类及整个表皮,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及郎汉斯巨细胞浸润,真皮中下层血管受损明显,表现为血管内膜炎及血栓形成。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可并发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如肺结核(常有低热、盗汗、消瘦病史)、腹膜结核、淋巴结结核、骨结核、肾结核等,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胸片、B超、以及CT、MRI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定,以明确是否有出现上述部位的结核并发症。同时也需要和其他溃疡性皮肤病相鉴别,通常根据穿刺病理学活检等辅查可以明确。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