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心外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绝大多数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现象,是神经性的,心率不甚稳定。当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时,如深呼吸、运动、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心率的变化,P-R间期可略有延长。
多数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神经性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者心率在40~60次/min,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所以可无症状.也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不是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则心动过缓另一方面的意义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休息时间,心室充盈良好,因此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可代偿心率减少,故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并无减少,但当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又不能增大时,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即减少,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可表现气短,疲劳,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还使室性异位节律易于产生,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增高,细胞膜电位负值减少,心室异位起搏点易于发生自动舒张期除极,易于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心动过缓心肌细胞复极的时间不一致,相邻细胞间电位不等而易产生电位差,这也可引发异位心律。
1.窦性P波:频率<60次/min,一般不低于40次/min,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搏<8万次。
2.P-R间期:0.12~0.25s。
3.QRS波正常。
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心外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绝大多数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现象,是神经性的,心率不甚稳定,当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时,如深呼吸,运动,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心率的变化,P-R间期可略有延长。
窦房结功能受损 (20%):指由窦房结受损(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而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肌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损害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 (25%):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特别是下壁梗死)。
迷走神经兴奋(15%):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发病机制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系由于窦房结起搏细胞4相上升速度减慢,最大舒张期电位负值增大,阈电位水平上移等,使窦房结自律性强度降低所致。体质虚弱。
鉴别诊断
1.二度窦房阻滞
当发生2∶1,3∶1窦房阻滞时,心率很慢,类似窦性心动过缓,两者可依据下列方法鉴别,经阿托品注射或体力活动后(可做蹲下,起来运动),窦性心动过缓者的窦性心率可逐渐加快,其增快的心率与原有心率不成倍数关系;而窦房阻滞者心率可突然增加一倍或成倍增加,窦房阻滞消失。
2.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P′波,一般是较易识别的,值当P′波重叠于T波上不易分辨时,可被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其鉴别点为:
(1)仔细观察可发现TP′混合波与其他T波的形态是不同的。
(2)可从T波低平的导联上寻找未下传的P′波。
(3)心电图描记时可加大电压(增益):走纸速度增至50~100ms,重叠于T波的P′波可显露。
3. 2∶1房室传导阻滞
2∶1房室传导阻滞时,由于未下传的P波可重叠于T波中,T波形态发生增宽,变尖,切迹,倒置,双向等变化,或者误为此P波为u波而被忽略,而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其鉴别点为。
(1)仔细观察可发现TP混合波与其他T波的形态是不同的:
(2)心电图描记时可加大电压(增益),走纸速度增至50~100ms,重叠于T波的P波可显露。
(3)注射阿托品或改变心率后,则重叠于T波中的P波可显露,并可与u波相区别。
4.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心律较少见,其P′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的P波明显不同,但如果房性逸搏点位置接近窦房结时,则其P′波与窦性P波在形态上不易区别,其鉴别点为:
(1)房性逸搏心律通常持续时间不长,运动或注射阿托品可使窦性心率加快,房性逸搏心律消失。
(2)房性逸搏心律规则,而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西医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病人头晕等症状明显,且伴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且心率低于40次/分时,可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㈠、阿托品
1、作用:阿托品为竞争性对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兴奋,故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
2、用法及剂量:0.3~0.6毫克口服,每日3~4次。或1~2毫克静脉注射。
㈡、异丙肾上腺素
1、作用:为β-受体兴奋剂,对正位起搏点(窦房结)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加速传导,故可使心率加快。
2、用法及剂量:2.5~10毫克含化,每日3~4次。或者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点。
㈢、麻黄素
1、作用:麻黄素对α、β-受体均有兴奋作用,其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而持久,故可使心率加快。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心率,可抵销它的直接加速心率作用,故其加快心率的作用不明显。
2、用法及剂量: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此时可能促发心室颤动。此时的心动过缓在急性心肌梗塞所并发的心律失常中,仅次于室性过早搏动。后下壁梗塞时的发生率比前壁梗塞时大3倍。窦性心动过缓最可能出现于梗塞发作后的最初数小时内(其发生率为40%)。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所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应予及时处理。药物治疗上可选用阿托品静脉注射及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
窦性心动过缓中医治疗
一、呼吸放松法。这种做法是其它九种降压法的预备动作,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两眼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百会穴。每个人的百会穴都位于头顶的正中央。你可用手掌紧帖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拍,每次至少做32拍。此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三、按揉太阳穴。用手指按着太阳穴,呈顺时针旋转,每旋转一周为一拍,每次约做32拍。此法的作用在于清脑明目,疏风解表,止头痛。
四、按摩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的风池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需做32拍。其疗效是清脑提神,明目降压。
五、摩擦颈两侧。用左手掌上的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然后,再用右手掌擦抹左颈,一次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妙处在于能解除胸锁乳突肌的痉挛,并能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六、摩抹脑两旁。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掌上的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两手交换使用,从前额至耳部呈孤线每行走一次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功效在于,能平肝息风,疏经通络,降血压、清脑。
七、揉抹曲池穴。找准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先用右手按揉,然后再用左手按揉,放置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的好处是,能清热、降压。
八、按揉关宽胸。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先揉左手随后再揉右手,呈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要做32拍。其功效是舒心开胸。
九、扩胸调内气。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
十、引血脉下行。分别用左右手的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引血下行,旋转一周为一拍,共要做32拍。其好处在于,可健脾养胃,降低血压。
中医给以益气养血的方法治疗,参茯丸、灵芝丸、还少丸口服。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食疗保健
窦性心动过缓饮食宜忌
宜
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服用益气养心的药膳,如人参粥、大枣粥、莲子粥等。适当增加营养。
忌
应戒烟忌酒,避免食用过硬不消化及带刺激的食物。
食疗方:
①、鲜蜜饮:取蜂蜜2~3匙,加温开水半杯,搅匀后饮用,每日2~3次。
②、桃肉散:将核桃炒香后研末,睡前服20克,通便后改为10克。
③、黑芝麻饮:黑芝麻适量,炒熟,每次1匙,用蜂蜜调,温开水冲服。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如心室率<50次/分钟,且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出现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时要及时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止心脑综合征和猝死的发生。
3.慎用减慢心率和心脏传导的药物,对此类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过量和误用,对病窦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要禁用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药及明显减慢心率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4.注意生活和情志的调理,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可见到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
依靠心电图检查,有下列表现:
1.窦性P波的形态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有较大差异 这是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尾部,其发出的激动多沿中结间束下传;而窦性心动过速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头部,激动多沿前结间束下传,虽然窦房结的头,尾相差仅15mm,但由于结间束优先传导的特点,所以两者的窦性P波形态有差异,Ⅱ,Ⅲ导联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稍低平。
2.窦性P波的频率 成人应<60次/min,通常为40~59次/min,多在45
次/min以上,亦有慢至35次/min左右者,甚至有20次/min的报告,<45次/min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婴幼儿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在1岁以下应<100次/min,1~6岁应<80次/min,6岁以上应<60次/min。
3.P-R间期 0.12~0.25s。
4.QRS波 每个P波后紧随一正常的QRS波,形态,时限均正常。
5.T波,u波窦性心动过缓时正常,也可表现T波振幅较低,u波常较明显。
6.Q-T间期 Q-T间期按比例延长,但校正后Q-Tc间期则在正常范围内,正常Q-Tc=Q-T(s)/应≤0.42s。
如心动过缓心室率过于缓慢同时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时,可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