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口蹄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易感的是牛类,猪也易感,羊、山羊、骆驼,象等均有发病报告,人亦可感染。主要是人与动物接触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唇、牙龈、颊部,舌的边缘、手足颜面等处的黏膜、皮肤先出现红点,继生水疱,水疱破裂后成溃疡,结痂后痊愈,时伴有发热,头痛,四肢痛、眩晕,呕吐,腹泻等,一般预后较好。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各种动物感染本病的潜伏期不完全一样。牛的潜伏期为2~4天,最长达1周;猪的潜伏期为1~2天;羊的潜伏期为7天左右。

1.潜伏期:人的潜伏期为2~6天,人体发病过程和易感动物十分相似,表现为体温升高,口腔发热、口干、口腔黏膜潮红,出现水疱。手足部位的皮肤亦出现水疱。

2.前驱期:病状不明显,常表现为全身不适、疲乏、伴有口腔、舌咽局部充血和颈淋巴结肿大。常为轻微头痛、不适及发热。

3.发疹期:病毒侵入处出现原发疱疹,体温可达39℃伴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少数可至低血压、心肌炎等。在指端皮褶和指掌面有蜇刺感和烧灼感,发生水疱的先兆为指掌部。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发生水疱,口腔内形成的水疱则凸出而饱满,周围有充血区,初发时水疱液澄清而呈微黄色,原发性水疱消退后5天内还会出现继发性水疱。足部、掌跖部,因皮肤较厚,发生的水疱平坦。口腔水疱影响饮食吞咽。

4.恢复期:高热数天后进入此期多数患者如能及时对症治疗,常可在2周内完全康复,无后遗症,婴幼儿和体弱儿童和老年患者,可有严重的呕吐、腹泻、心肌炎、循环紊乱和继发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招致严重的后果。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细菌感染(45%):

病畜经损伤皮肤和消化道黏膜感染人体繁殖并扩散附近细胞,在皮肤上形成水疱,然后病毒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和皮肤,器官组织病变和相应症状,胃和大小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疾病因素(35%):

部分病毒感染导致心肌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应注意与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的水疱作鉴别诊断。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患者可有明显的发热以及心肌酶谱的损害,查CK-MB以及肌钙蛋白T均增高,病毒核酸PCR检查可见阳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一般是引起片状水泡,可伴有疼痛,一般病史在7天可自愈。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口蹄疫西医治疗

(一)治疗   

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降温、给予营养制剂,口腔局部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糜烂面可涂1%~2%明矾或碘酊甘油(碘7g、碘化钾5g、乙醇100ml、溶合后加入甘油10ml)或口腔局部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漱口。手、足患部涂以各种抗生素软膏如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治疗水疱烂斑效果较好,可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二)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

口蹄疫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用清淡性凉利湿之物,慎用辛辣、油腻之品。谷类大多甘平或偏凉,一般均可食用;其中,薏苡仁清热利湿,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毒,煮粥或煮汤饮用均可,攻邪而不伤正,补益而不恋邪。鱼虾性发,均不宜食用。 蔬菜水果除韭、葱、辣椒等性热之品外,一般均可食用;其中,马齿觅、芹菜、慈姑、鲜藕等尤长于清热解毒凉血。热重伤津者,宜选用西瓜、梨、丝瓜、冬瓜、番茄等,或生食或挤汁,或煮汤代茶饮。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加强管理和检疫,此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当有疑似口蹄疫发生时应及时上报,同时严格实施局部封锁,隔离,消毒和治疗综合措施,凡与病畜有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应注意。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大多正常。

2.血清学试验:ELISA是目前检测FMDV感染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与补结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血凝抑制,免疫扩散沉淀试验相比较,具有灵敏,快速,价廉等优点。

3.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其他如核酸杂交,DNA重组技术,核酸序列分析,核苷酸指纹分析等,对该病有诊断和科研价值。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本病由于皮肤损伤,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