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下颌下间隙感染
别名:Infection of the submandibular space

下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submandibular space)多继发于口腔组织的炎症,致病菌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临床早期表现为口腔组织局部疼痛、口底部肿胀,渐进性张口困难等。感染沿筋膜扩散至颈部,可引起纵隔感染,喉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需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早期减除张力和充分引流。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五官科 口腔科
  • 需做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口腔内窥镜  涂片
  •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2-4周
  • 治愈率:
    75%-80%
  • 患病比例:
    0.005%
  • 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1.舌下间隙(口底间隙)感染 通常发生在拔牙3~4天后,原发灶附近的口腔组织局部疼痛和触痛明显,并渐出现口底部肿胀,肿胀可扩展至舌,将舌推向上方,有渐进性张口困难,甚至牙关紧闭,检查咽门仍然可见,在颏下三角向上向后扪诊时触痛明显,但颈部无肿胀,这种局限性的脓肿,如能及时从口底或牙槽突引流,可很快恢复,如未及时引流,感染加重,一旦穿透下颌舌骨肌,累及颌下间隙和颈部,即成为口底蜂窝织炎(Ludwigs angina)。

2.口底蜂窝织炎(下颌下间隙蜂窝织炎,卢德维咽峡炎) 感染由舌下间隙穿透蔓延;或为第2,第3磨牙的感染直接扩散所引起,其特点是感染发展非常迅速,主要表现为颌下间隙的木板样蜂窝织炎,而无脓肿形成,蜂窝织炎的边界清楚,常为双侧性,蜂窝织炎产生坏死伴浆液血性脓性浸润,脓液很少或不明显,蜂窝织炎侵犯结缔组织,筋膜和肌肉,但不侵犯腺体组织,炎症是直接蔓延扩散的,而不是通过淋巴途径扩散。

在舌下间隙感染的基础上,病情急速发展,舌后部更推移向上向后,涉及腭部,致舌运动不灵,舌部可见到牙齿的压痕,口底部亦肿胀充血,但咽部无明显变化,检查时不能见到咽门,下颌弓外的软组织肿胀和坚硬,下颌几乎不能活动;舌根部和舌骨的任何活动都可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口腔呈微张开状态,且不能吞咽,唾液和黏液积于咽部并外溢,严重者可发生喉部水肿,出现声嘶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道阻塞,当感染扩散至颈部时,颈前部及两侧呈弥漫性肿胀,向下可达锁骨处,肿胀严重且蔓延较广,皮肤呈暗红色,触之甚硬,按压有凹迹,无波动感,穿刺多无脓液,患者有寒战,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樊尚螺旋体,口腔的普通螺旋体和厌氧菌也可成为原发或继发性感染的病原体。

(二)发病机制

下颌下间隙(颌下间隙)的感染80%起源于牙齿或牙周的感染,亦可由口底部,舌根部,舌扁桃体,唾液腺等处的感染所引起,由于第2磨牙以前的牙根位于下颌舌骨肌之上,故感染通常局限于舌下腺间隙;第2,第3磨牙的牙根常扩展全下颌舌骨肌附着点下方,故感染能直接累及下颌下腺间隙。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困难。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下颌下间隙感染西医治疗

一、早期治疗 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外,其基本要点是早期减除张力和充分引流,特别是对卢德维咽炎。舌下间隙感染早期亦可试行局部热敷及理疗。

二、脓肿形成 局部切开引流,手术途径是:

1、经口腔切开引流:当舌下间隙感染局限在下颌舌骨肌以上的口底部时,可经口内在牙槽突内侧或口腔底部切开引流。在局麻下,先用小刀切开脓肿上方的口底黏膜,然后用钝头弯血管钳插入脓腔,以扩大切口引流。但应注意避免损伤舌血管和舌神经。如经口腔引流后,症状持续存在或患者牙关紧闭,或感染严重,则应行经舌骨上区的外引流手术。

2、下颌下切开引流:口底蜂窝织炎手术引流应在局麻和全麻下进行。如有喉阻塞,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全麻通常经过气管切开处插管进行。在下颌体下方作一中线直切口或作两下颌角间连线的横切口(图1)。沿切口垂直切开颈阔肌及下颌舌骨肌筋膜,暴露颌外动脉颏下分支并结扎之。在二腹肌前后腹相交成角处从内侧游离下颌下腺深面筋膜,并将腺体向外上方牵开,暴露下颌下腺三角区和舌动脉,然后沿肌纤维方向垂直分开下颌舌骨肌,扩大并置入烟卷式引流。口底黏膜可以切开或不切开,皮肤切口敞开不缝,以改变厌氧环境和充分引流。并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创口。

手术注意:应避免切断二腹肌、颏舌肌或下颌下腺;必须切开舌骨上筋膜和下颌舌骨肌,以达到最好的减压效果;下颌舌骨肌可作多处切开,以保证引流通畅;烟卷式或胶管引流应于手术后第3天取出,以防压迫血管引起出血;切开组织时,切面可呈冰冻状,有浆液血性渗出物,有恶臭,但很少有脓液或无脓液。

预后

注意生活习惯,生活细节。

下颌下间隙感染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加强全身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饮食需大家注意,注意补充一定的营养,最好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外周血象检查,在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时,白细胞计数增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1.纵隔感染 此区感染可沿茎突舌骨肌向背侧扩散进入颌咽间隙,继之侵犯咽后间隙的疏松蜂窝组织而达上纵隔。

2.喉阻塞,窒息 舌根后移和咽喉部的炎症水肿均可引起,常需行气管切开术。

3.吸入性肺炎 积于咽部的唾液和黏液吸入呼吸道所致。

4.其他 包括败血症,咽旁脓肿,颈内静脉栓塞,下颌骨骨髓炎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