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蠕形螨常见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腺蠕形螨两种,主要寄生在毛囊及皮脂腺内。重度感染和/或并发细菌感染时,可导致皮肤损害,引起蠕形螨病。人蠕形螨感染具有全球性,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蠕形螨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观察,皮肤具有瘙痒,刺痛,潮红,油腻,斑丘疹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进行病原学检查,容易诊断,不需要特别鉴别。蠕形螨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观察,皮肤具有瘙痒,刺痛,潮红,油腻,斑丘疹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进行病原学检查。
人蠕形螨常寄居在正常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一般没有症状。如宿主的皮脂分泌增多或寄生的虫体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有时再继发细菌感染,使炎症反应加重。
初发时局部皮肤轻度潮红,以后红斑逐渐明显,持久不退,由鼻尖蔓延至鼻翼,额,面颊,甚至扩展到胸,背,头皮等处,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脱屑。日久,鼻部皮肤逐渐增厚,毛囊口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持久性红斑,临床表现为寻常痤疮或酒渣鼻的表现。有的病例鼻部皮肤正常,仅口周或口角出现红斑,丘疹,脱屑。个别人可出现眼睑炎或头皮脱屑的现象。临床上,蠕形螨病有七种类型:酒渣鼻型,痤疮型,脓疱型,色素沉着型,糠疹型,花斑癣型,粟粒脓疱型。
机械性刺激(10%):
蠕形螨虫体较小,肉眼难以观察,可自由出入毛囊,皮脂腺,颚体发达,足爪锐利,直接损害表皮细胞,同时它还以宿主上皮细胞为食,刺吸上皮细胞内容物。
化学性损害和继发细菌感染(25%):
虫体的代谢物,分泌物,虫体死亡的分解产物甲壳质粒均属于异物,作为炎性介质导致炎症反应,虫体自由进出毛囊和皮脂腺时,可携带皮肤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脓疱,疖肿。
免疫病理(8%):
目前这种说法尚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虫体突破毛囊和皮脂腺上皮的屏障作用,可引起强烈的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虫体持续性刺激,引起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肉芽肿样反应)。
诊断
1、好发于成人面部,其中以鼻部,额部及颊部为明显。
2、皮损类似于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痤疮,色素沉着,花斑癣样等,主观微痒。
3、挤出皮脂,在显微镜下可发现人蠕形螨。
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观察,皮肤具有瘙痒,刺痛,潮红,油腻,斑丘疹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进行病原学检查,容易诊断,不需要特别鉴别。
人蠕形螨病西医治疗
西医以杀螨虫、去除皮脂、改善症状为治疗原则。治疗药物可口服灭滴灵和维生素B6等,也有报告吡喹酮有治疗效果;外用药物有2%甲硝唑霜等。但容易反复。
人蠕形螨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请洗澡换衣,避免饲养宠物,消除螨虫滋生环境。
2、饮食疗法,忌食辛辣及油炸食物,特别是发病期。平时要吃的清淡,忌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酒、海鲜等,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
3、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4、适当锻炼,多做室外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活动,如爬山、散步,跳舞等。
人体蠕形螨病的控制重在预防,蠕形螨病的预防宜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治疗蠕形螨感染患者;
②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中的脸盆,毛巾等专用,常烫煮,减少传播机会,勤洗澡,勤晒枕头,被褥;
③严格消毒美容,按摩等公共场所的用具,防止相互感染。
蠕形螨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观察,皮肤具有瘙痒,刺痛,潮红,油腻,斑丘疹等症状和体征,还可进行病原学检查。
1、螨性酒渣鼻。
2、螨性睑缘炎。
3、螨性外耳道瘙痒症。
蠕形螨还可以引起脂溢性脱发,口周炎,外阴瘙痒等皮肤疾病,也可和混合痔,表皮囊肿,基底细胞癌,结核样麻风等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