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急性蜂窝组织炎常见病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炎症可由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功经淋巴、血流传播而发生。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由于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的作用,病变扩展迅速,有时能引起败血症,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由比较容易局限为脓肿。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需做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常规  免疫学检测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45天
  • 治愈率:
    85%
  • 患病比例:
    0.02%--0.05%
  • 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一、好发于下肢,足,痛部,外阴及肛周等处。

二、皮肤损害:一般患处呈弥漫性红肿,边界不清,其上可发生水疱,中央炎症明显,局部有疼痛及压痛,可出现波动,破溃,排脓,亦可不破,吸收,消退,发生于指(趾)称瘭疽,慢性蜂窝织炎致局部变硬,萎缩时称硬化性蜂窝织炎。

三、常伴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四、可有局部淋巴结炎,淋巴管炎,甚至可并发转移性脓肿,败血症。

常因致病菌的种类,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表浅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明显红肿,剧痛,并向四周迅速扩大,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病变中央部位常因缺血发生坏死,如果病变部位组织松弛,如面部,腹壁等处,则疼痛较轻,深在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红肿多不明显,常只有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但病情严重,全身症状剧烈,有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炎症有时还或蔓延到纵隔,由厌氧性链球菌,拟杆菌和多种肠道杆菌所引起的蜂窝织炎,又称捻发音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在被肠道或泌尿道内容物所污染的会阴部,腹部伤口,局部可检出捻发音,蜂窝组织和筋膜有坏死,且伴有进行性皮肤坏死,脓液恶臭,全身症状严重。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发病原因:

往往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或腐败性细菌感染所至,炎症常在皮肤,软组织损伤后发生,化学性物质刺激如药物注射不当或异物存留于软组织可诱发感染,临床表现常因细菌的种类,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病情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多因皮肤、黏膜损伤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受病菌感染所致。也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液传播而发生。在免疫缺陷病人中,偶见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蜂窝织炎。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与丹毒进行鉴别诊断:

丹毒损害边界清楚,表浅,局部水肿轻,不化脓。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急性蜂窝组织炎西医治疗

患部休息,局部用热敷、中药外敷或理疗。适当加强营养。必要时给止痛、退热药物。应用磺胺药或抗生素。如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控制其扩散者,应作广泛的多处切开引流。口底及颌下的急性蜂窝织炎,经短期积极的抗炎治疗无效时,即应及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而窒息致死;手术中有时会发生喉头痉挛,应提高警惕,并做好急救的准备。对捻发音性蜂窝织炎应及早作广泛的切开引流,革除坏死组织,伤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

急性蜂窝组织炎中医治疗

一、外敷中药

1、山茨菇适量,捣烂,调和烧酒搽患处。

2、鲜番薯叶100 克,加红糖捣烂敷患处。

3、八角莲叶适量,洗净捣烂,加盐少许,调匀敷患处。

4、七叶一枝花、根适量,烧酒磨涂患处。

5、鲜狼毒适量,熬膏外敷患处。

6、水仙花根、野蔷薇、芙蓉叶、芭蕉根各适量,共捣烂,取汁敷患处。如取不齐,任用其中一二味也有相当疗效。

7、生石膏、樟脑、冰片、生桐油、将前3 味研末,再加入桐油调匀成糊状,敷患处,可治一切皮下软组织急性炎症。

二、内服中汤药

1、金银花、当归、玄参、蒲公英,水煎,大量饮服,患儿酌减。

2、紫花地丁、草河车、金银花、半枝莲、连召、黄柏、黄芩、当归、赤芍,水煎服,每天1 剂,连用3 天。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由于急性蜂窝组织炎为弥漫性炎症,易于向四周迅速扩散,最主要是要对初期的诊断及治疗,及时必要的切开减压,往往可以防止更广泛的组织坏死。

(2)注意个人卫生,积极治疗小的皮肤感染灶和其他部位感染病灶,开放性损伤应积极处理均对预防本病发生有意义。

(3)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全身症状较重者应给结症治疗。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患处可给湿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外周血象血白细胞增加。

(1)白细胞计数:一般感染时,白细胞计数>10×109/L升高。若白细胞计数>(20~30)×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0.1%,或出现毒性颗粒时,应警惕并发感染性休克和脓毒血症。

(2)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计数升高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升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常易并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