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藏毛囊肿
别名:藏毛窦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藏毛性疾病(pilonidal disease),是在骶尾部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一个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多,常含一簇毛。好发在20~30岁中等肥胖的男性,当然任何年龄与性别均可发病,对此病的病因认识尚存在分歧,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一种获得性病变,由于毛发长入皮肤或皮下组织使囊肿容易感染,窦道不易愈合。亦有人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但在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反之,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会阴,臀部多毛的男人,其时毛发生长和皮脂腺分泌均增加,且常有感染,刺激和深部组织有毛陷入等因素存在,因此后天性疾病的观点比较为大家所接受。当然也有些情况如未发生感染的藏毛囊肿等不能完全用获得性疾病来解说。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需做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皮肤颜色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2-4周
  • 治愈率:
    90%
  • 患病比例:
    0.001%
  •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藏毛囊肿无继发感染时可无症状,通常主要和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和其他部位软组织脓肿相似,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多自动穿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原发的管道多在骶尾部中线,其内壁是鳞状上皮,管道在皮下延伸一段距离,一般长约2~3cm,可能有小脓腔,或从原发管道有小的支管分出,脓腔和支管内壁多为肉芽组织,常见到有与周围皮肤不相连的毛发从窦口长出,藏毛腔位于中线,多数呈直线方位,长约1~15cm,腔壁由坚韧纤维组织形成,继发管道可以从主腔分出至皮下组织,常有分泌溢于皮肤表面,多自旁侧头向延伸,少数亦可向肛门延伸,从而易与常见的肛周瘘管相混淆。

藏毛窦或藏毛囊肿的主要诊断标志是骶尾部急性脓肿或有分泌的慢性窦道,局部表现有疼痛,压痛和炎症浸润,检查时在中线位见到藏毛腔。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真正病因不详有两种学说

一先天性

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但与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确多见。

二后天性

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近来证实由外倍进入的毛发是主要病因。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裂内毛发过多过长,毛顶部有滤过和浸软毛肤作用,毛发穿入皮肤,形成短道,以后加深成窦,毛根脱落到窦内也可使毛干穿透,在发病过程中可见运动改变(图2),但只有一半病例可发现毛发,此病多见于多毛平、皮脂过度活动、臀间裂过深和臀部常受伤的病人。汽车司机骶尾部皮肤常受长期颠波、损伤,可使皮脂腺组织和碎屑存积于囊内,引起炎症美国陆军发生这种病较多,称为吉普病。常见的病菌有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Rainsbury及Southan分析了静止的藏毛疾病,单个细菌不到半数,而厌氧菌占58%。奇怪的是葡萄球菌不常见,多数需氧菌为革兰阴性细菌。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鉴别诊断

应与疖,肛瘘和肉芽肿鉴别,疖生长在皮肤,由皮肤突出,顶部呈黄色,痈有多个外孔,内有坏死组织,肛瘘的外口距肛门近,瘘管行向肛门,扪诊有索状物,肛管内有内口,有肛门直肠脓中病史,而藏毛窦的走行方向,多向颅侧,很少向下,结核性肉芽肿与骨相连,X线检查可见骨质有破坏,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性病变,梅毒性肉芽肿有梅毒病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藏毛囊肿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急性脓肿形成时,治疗方法很简单,即在局麻下十字切开引流,切口选在波动或压痛最明显处,避开正中线。抗生素不能替代外科引流。对脓肿伴有蜂窝织炎,或患者伴有糖尿病,血管性心脏病或免疫缺陷等时,可加用抗生素治疗。术后经常检查创口是否愈合,剃去周围的毛发,用探针轻柔地探查窦腔,或有可能把一簇毛拉出,这簇毛作为异物而使感染永存。经过以上治疗,有些病人创面可能一期愈合,但多数在1~2月后仍不愈合,呈慢性反复发作,这样就需要进行藏毛窦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对慢性藏毛窦的根治性手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证实是完全成功的。过去曾有用过广泛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实践证明创口愈合缓慢,使病人蒙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目前多采用比较保守的手术,仅切除病变组织而尽量保留正常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优先选择的方法是袋形手术,即切除窦道壁的表面部份和上盖皮肤,缝合窦道残腔与皮肤的切缘,这样可以缩小创口以促进愈合。对侧支窦道需分别切至末端,同样袋形化,一般用羊肠线或可吸收的人造缝线。仔细的术后处理颇为重要,常是开放性藏毛窦愈合的关键。用细纱布敷料,填塞在窦道上,一定要使创口边缘分开,愈保持平整愈好。用带子固定敷料代替胶布以减少皮肤刺激,注意局部卫生,创口发现有架桥时,应立即用棉签分开。如周围有过多毛发,应经常剃毛。过多的肉芽生长可予刮除或硝酸银烧灼,定期随访直至创口完全愈合。偶有创口经久不愈,可经常抓刮,用水冲洗,以保持清洁。某些病例用加压包扎,可能会促进创口愈合。  

藏毛囊肿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适当休息,防寒保暖,避免烟酒。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日常预防

1、预防感染,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生活规律。

2、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皮损多发于骶尾部,也可见于头部、耳部、胸部、脐及指趾间,表现为皮下囊肿,患者自觉疼痛,可进行诊断。

检查时在中线位见到藏毛腔。组织病理囊肿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囊壁表皮,囊壁内可见到毛干,囊肿周围可见淋巴、组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混合炎症细胞浸润,可见异物巨细胞和肉芽组织。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癌肿发生于藏毛窦少见,Phipshen(1981)复习文献仅有32例,病变多为分化良好鳞状细胞癌,伤口改变应引起疑有癌变,如溃疡易破,生长很快,出轿及霉菌样边缘,广泛切除应首选,由于伤口广泛应用用植皮或皮瓣治疗,腹股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以除外有否转移,若有转移则预后不佳,文献报告5年生存率为51%,复发率点50%,在初诊时发现腹股淋巴结有转移占14%。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