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称扁桃体周围炎,继之形成脓肿,称扁桃体周围脓肿。本病常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在扁桃体急性发炎3~4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或又加重,体温上升达39°C以上,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常限于患侧,可放射至耳及颈部,其主要特点为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唾液外流,张口困难,语言不清,音调改变,体质衰弱。病情严重时患者头偏向患侧,不易转动。语言时似口含物不清,口不能张大,口内有多量粘稠唾液沿口角外流。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在扁桃体急性发炎3~4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或又加重,体温上升达39°C以上,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常限于患侧,可放射至耳及颈部,其主要特点为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唾液外流,张口困难,语言不清,音调改变,体质衰弱。病情严重时患者头偏向患侧,不易转动。语言时似口含物不清,口不能张大,口内有多量粘稠唾液沿口角外流。

常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尤其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者。异物及外伤也可引起本病,但较少见,多发生于一侧,常见于成人。一侧咽痛剧烈,反射到同侧耳部,吞咽时加重,张口困难,流涎,言语不清似口含食物,发热,全身不适,呈急性病容。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扁桃体周围脓肿大多数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并发症,由于扁桃体隐窝特别是上隐窝引流不畅或深部滤泡化脓,感染向深层发展,穿透扁桃体被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隙,磨牙周围炎症,也可发展至扁桃体周围隙,初为炎性浸润,即扁桃体周围炎,继而形成脓肿,脓肿多位于扁桃体前上方,即舌腭弓上方与舌扁桃桃之间,位于其后上方或后下方者少见,常发生于一侧,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及厌氧性链球菌(恶臭味)。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鉴别诊断

1.咽旁脓肿

患侧的咽侧壁连同扁桃体被推移向内隆起,也可出现张口受限,但咽部炎症较轻,扁桃体本身无明显病变,颈侧放射性疼痛剧烈,常有炎性脓肿及明显触痛。

2.智齿冠周炎

多伴有下颌知齿阻生和牙周袋形成,龈瓣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炎性肿胀可蔓延至舌腭弓,但扁桃体及悬雍垂不受波及。

3.扁桃体脓肿

为扁桃体本身的脓肿,可在扁桃体内穿刺抽出脓腋,从扁桃体上隐窝中可见脓液流出,患侧扁桃体肿大,炎症向周围浸润,但无张口受限。

4.脓性下颌炎

是口底的急性炎症,形成弥温性蜂窝组织炎,在口底及颏下有炎性肿块将舌抬高,压舌疼痛,伸舌困难,张口受限但非牙关紧闭,感染侵及到咽,喉部可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软腭及舌腭弓充血隆起,此病多因牙源性感染引起。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扁桃体周围脓肿西医治疗

1.脓肿未形成前的治疗

同急性扁桃体炎,须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症扩散,制止脓肿形成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也可用加普鲁卡因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局部封闭,有消炎止痛作用。   

2.穿刺抽脓

通过穿刺可以明确脓肿是否已形成脓肿的部位,同时也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在0.5%~1%地卡因粘膜表面麻醉下,选择脓肿最隆起和最软化处,试控性进针,注意方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误伤咽旁大血管。针进入脓腔时有空虚感,回抽时即有脓液抽出。尽量将脓液抽净,然后针头不动,换上空针,用抗生素液冲洗。 

3.切开引流

在局麻下于脓肿穿刺部位切开引流。若无法确定切口部位,则从悬雍垂根部做一假想水平线;从舌腭弓游离缘下端做一假想垂直线,二条线交点稍外,即为适宜做切口之处。切口长1~1.5cm,切开粘膜及浅层组织(不可过深),用一血管钳向后外方顺肌纤维走向逐层分离软组织,直达脓腔排脓。术后不置引流条,每日扩张切口并冲洗脓腔一次,数日即可痊愈。  

4.脓肿期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一般情况下,扁桃体急性炎症消退后2~3周才可施行手术。但对于扁桃体周围脓肿者,确诊后或切开排脓后数日,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便可施行患侧扁桃体切除术。此时扁桃体被膜与扁桃体窝之间已为脓液所分离,所以,手术剥离扁桃体较易,出血少、疼痛轻。扁桃体切除后,其脓腔完全敞开排脓底,容易治愈。尽早除去病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亦可避免再次手术时的痛苦和因瘢痕形成造成剥离扁桃体的困难。

扁桃体周围脓肿中医治疗

1、风邪侵袭证

【主症】风热邪毒搏结咽喉,蒸灼喉核,气血壅滞,脉络不畅,故咽喉干燥、灼热、发痒、疼痛,喉核红肿;病初起,火热不甚,故喉核表面黄白色腐物不多;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证。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药】防风、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牛蒡子、桔梗、甘草、桑白皮、玄参、浙贝母、天花粉。加减法: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以泄热解毒;头痛甚加川芎、白芷、杭菊以疏风止痛;热盛加大青叶以清热解毒。临床上,若表现为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咽喉及扁桃体红肿,或扁桃体表面有分泌物粘附,多属表寒里热,治宜表里双解。

2、肺胃热盛证

【主症】肺胃热盛,火毒上攻咽喉,则见喉核红肿,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火毒灼伤,化腐成脓,则有黄白色脓点,甚至腐脓成片;热灼津液成痰,痰火郁结,故痰涎多、颌下有臖核;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发热、口臭、腹胀;热盛伤津,则口渴引饮,痰稠而黄;热结于下,则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为肺胃热盛之象。

【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荆芥、防风、薄荷、栀子、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牛蒡子、玄参、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冲服)。加减:若咳嗽痰黄稠,颌下有臖核,可加射干、瓜蒌、浙贝母以清化热痰散结;持续高热,加石膏、天竺黄以清热泻火、除痰利咽;若喉核腐脓成片,加马勃、蒲公英等以祛腐解毒。

3、阴虚邪滞证

【主症】肺肾阴虚,津不上承,咽喉失于濡养,更为虚火上扰,余邪滞留,故见咽喉干焮、微痒微痛、哽哽然不适;下午为阳中之阴,阴虚则阳盛,更助虚火上炎,故午后症状加重;虚火灼腐喉核,气血不畅,故见喉核肿大暗红或干瘪,隐窝口有黄白色腐物,喉关亦暗红肥厚;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干咳痰少而黏、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等均为阴虚火旺之证。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方药】百合、玄参、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芍药、浙贝母、桔梗、甘草。加减:兼目睛干涩,脉弦等肝阴不足之证者,酌加沙参、枸杞子、川楝子。如扁桃体质硬或肿大,加川牛膝、丹参、生牡蛎、海蛤粉、路路通之类以活血通络,除痰散结。临床上,若偏于肺阴虚者,可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偏于肾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汤或知柏地黄丸加减。

4、气虚邪滞证

【主症】脾气虚清阳不升,喉核失养,故咽部干痒不适;清阳不升,气机不利故有异物梗阻感、咳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脾虚湿困,则见喉核淡红或淡暗、肥大,溢脓白粘;神疲乏力、口淡不渴、痰白、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腻、脉缓弱为脾虚湿困之证。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方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陈皮、法半夏。加减:湿邪重者加厚朴、枳壳宣畅气机,祛湿利咽;若喉核肿大不消加浙贝母、生牡蛎以化痰软坚散结。

5、痰瘀互结证

【主症】久病入络致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咽喉失于气血荣养,故咽干涩不利、刺痛胀痛、喉关暗红;病程日久,余邪滞留成痰,与瘀血搏结于喉核则表现为痰粘难咯、喉核肥大质韧、表面凹凸不平;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为痰瘀阻滞脉络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黄、桔梗、玄参、甘草、枳壳、柴胡、茯苓、陈皮、法半夏。加减:如喉核暗红,质硬不消者,加昆布、莪术、丹参、水蛭、路路通、生牡蛎以活血软坚散结;如复感热邪,溢脓黄稠,加黄芩、蒲公英、车前子、皂角刺以清热化痰。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忌海鲜发物、助火刺激性的饮食,宜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创口愈合之后,最好忌食水族鱼腥物两周,否则后遗口臭,平时多喝水,多吃些清热的水果。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1、海鲜发物,助火,动风,生痰,刺激性的饮食严忌,宜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尽量禁声。

3、认真上药(喷药)。

4、切开或自溃后24小时内,应静卧休息,必要时取头低脚高位,以利脓液的畅泄。

5、插在创口内的药线,注意不能脱落,一脱落即插新的。

6、如果口腔不干净,可取硼砂溶液或银花甘草汤作漱口剂,频频漱口。

7、在创口愈合之后,最好忌食水族鱼腥物两周,否则后遗口臭。

8、本病始终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可见咽粘膜充血,患侧软腭充血肿胀显著,脓肿常见于扁桃体上极与舌腭弓之间,该处明显隆起,软腭及悬壅垂被推向对侧,若脓肿位于扁桃体上极及舌腭弓之间,则舌腭弓上方隆起,扁桃体被遮盖且被推向内下方,若位于扁桃体与咽腭弓之间,则咽腭弓隆起,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患侧颈及下颌淋巴结肿大,根据症状及体征诊断不难,通常根据发病已4-5天,咽痛剧烈和局部隆起明显,在最隆起处试验性穿刺抽脓可明确诊断。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炎症向下蔓延,可引起咽,喉部急性炎症,尤其是后下位脓肿,可发生上呼吸道阻塞,迅速出现呼吸困难,炎症扩散可经咽侧壁侵入咽旁隙,形成咽旁脓肿,少数病例可并发颈动脉鞘感染,颈静脉血栓,脓毒症,化脓性颈淋巴结炎等,若在熟睡中脓肿溃破而脓液流入喉及气管内,可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但罕见。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