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睑皮肤病,系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某一分支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正在接受放射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本病。
1.发病部位:常发生于三叉神经之第一支(眼支),分布在有发的头皮、前额与上睑的皮肤;有时也侵犯第二支,病变分布在下眼睑,颊部及上唇,其特点为仅侵犯单侧,止于眼前额的中线形成和显的分界。
2.自觉症状:发病前常有发热、寒战、倦怠等全身前驱症状。初期,三叉神经的分布区有剧烈神经痛、怕光、流泪等。
3.体征:发病初期出现皮肤潮红、肿胀,簇生无数透明粟丘疹,大小不一的呈带状排列。2到3天后出现红斑、斑丘疹并很快转变为疱仍。疱疹初为无色透明,继则混浊化脓,数周内结痂脱落,因侵犯真皮,遗留永久性瘢痕,常并发角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影响视力。偶尔也发生眼肌麻痹,此外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不适等全身症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直接致病因素就是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病毒由鼻腔粘膜进去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的绘制,它能沿着四面神经进去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免疫力低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进而潜伏起来,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后就会活动出来。复发感染者表现为带状疱疹性眼病或疱疹。
诱发复发(30%):
当身躯受到外伤,毁败药物或其它感人等涉及时,潜伏的病毒就初头动作起来,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袒露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本病应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接触性睑皮炎等相鉴别。
【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休息、避光、止痛及镇静剂。
1.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
2.局部治疗以消炎、干燥、收敛及预防继发感染为原则。可涂无环鸟苷等抗病毒外用制剂,可用滑石粉、硼酸粉等收敛剂。疱疹结痂后,若局部瘙痒,可用皮康霜等外涂皮肤患处。
3.全身可口服无环鸟苷,肌注干扰素、聚肌胞等抗病毒。疼痛剧烈时可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
4.病情重者可给予肌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和维生素B12,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5.应有恢复期全血或血清行肌肉注射,每次10ml,可有显效。
6.若并发角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局部应点0.1~0.2%疱疹净(I、D、U)、散瞳及热敷等。
7.必要时,可适当加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
眼部带状疱疹西医治疗
1、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
2、局部涂1%龙胆紫,也可撒滑石粉。
3、疼痛剧烈时可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
4、病情重者可给予肌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和维生素B12,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5、应有恢复期全血或血清行肌肉注射,每次10毫升,可有显效。
6、若并发角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局部应点0.1~0.2%疱疹净(I、D、U)、散瞳及热敷等。
7、必要时,可适当加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因醇。
眼部带状疱疹中医治疗
从中医角度细致分析病理,发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正是由于正气虚衰(免疫力低下),气血瘀阻,经脉不畅(微循环不畅)而致,因此应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祛邪以通、扶正以荣,可达到通荣相济,标本兼治之疗效。五味清疹合剂疗法通过辅助人体正气,正气充足,则寒湿泄气不能侵犯,通过外敷开窍化热,消炎镇痛,内服扶正祛湿、活血通络,收湿生肌敛疮,从根本上修复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忌食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对本病的预防,平素应注意增强体质,精神舒畅,避免过劳,睡眠不足,眼睑外伤等。
发病后的护理也特别重要,尽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除渗液脓液,不宜用水制剂或中药煎剂直接薰洗,避免用手揉搓患部。
1.全面的眼科检查
包括裂隙灯检查及荧光素染色、测眼压、散瞳检查视神经和视网膜。
2.全身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局部体格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3.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加。lgE检查有可能增高。
并发症中以角膜炎,虹膜炎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