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是由于遗传、内分泌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慢性炎性疾病,90%以上为女性患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见增多,有些重症患者(除患者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外),有时亦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疾病可完全消失。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约半数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称神经精神症状。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一般症状

本病累及男女之比为1:7~9,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幼儿或老人也可发病。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

1.皮肤和黏膜

表现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①特异性皮损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和新生儿狼疮。②非特异性皮损有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雷诺现象、荨麻疹样皮疹、少见的还有狼疮脂膜炎或深部狼疮及大疱性红斑狼疮。

3.骨骼肌肉

表现有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畸形(10%X线有破坏)及肌痛、肌无力。

4.心脏受累

可有心包炎(4%的患者有心包压塞征象),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变(Libman-Sacks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炎少见,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

5.呼吸系统受累

胸膜炎、胸腔积液(20%~30%),皱缩肺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憋气感和膈肌功能障碍);肺间质病变见于10%~20%的患者,其中1%~4%表现为急性狼疮肺炎,肺栓塞(5%~10%,通常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肺出血和肺动脉高压(1%)均可发生。

6.肾

临床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肾炎时尿内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蛋白尿。肾功能测定早期正常,逐渐进展,后期可出现尿毒症。肾病综合征和实验室表现有全身水肿,伴程度不等的腹腔、胸腔和心包积液,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和高脂血症。

7.神经系统受累

可有抽搐、精神异常、器质性脑综合征包括器质性遗忘/认知功能不良,痴呆和意识改变,其他可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意外,横贯性脊髓炎和狼疮样硬化,以及外周神经病变。

8.血液系统

受累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和脾大。

9.消化系统

受累可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水、肝大、肝功异常及胰腺炎。少见的有肠系膜血管炎,Budd-Chiari综合征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10.其他

可以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病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在遗传素质、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SLE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明确将血液学异常、免疫学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等实验室检查列入了诊断标准。SLE的实验室检查,对于SLE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活动性与复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适用于所有SLE患者。包括心理及精神支持、避免日晒或紫外线照射、预防和治疗感染或其他合并症及依据病情选用适当的锻炼方式。

二、药物治疗

1、非固醇类抗炎药(NSAIDS) 适用于有低热、关节症状、皮疹和心包及胸膜炎的患者,有血液系病变者慎用。

2、抗疟药 氯喹或羟基氯喹,对皮疹、低热、关节炎、轻度胸膜和心包炎、轻度贫血和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及合并干燥综合征者有效,有眼炎者慎用。长期应用对减少激素剂量,维持病情缓解有帮助。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脏传导障碍和视网膜色素沉着,应定期行心电图和眼科检查。

3、糖皮质激素 据病情选用不同的剂量和剂型。激素的不良反应有类库欣征、糖尿病、高血压、抵抗力低下并发的各种感染、应激性溃疡、无菌性骨坏死、骨质疏松及儿童生长发育或停滞等。

4、免疫抑制剂 ①环磷酰胺(CTX)对肾炎、肺出血、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效。不良反应有消化道不适、骨髓抑制、肝脏损害、出血性膀胱炎、脱发、闭经和生育能力降低等。②硫唑嘌呤口服,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肾炎、皮肤病变和关节炎有帮助。不良反应有消化道不适、骨髓抑制、肝脏损害及过敏反应等。③甲氨蝶呤(MTX)静点或口服,对关节炎、浆膜炎和发热有效,肾损害者需减量,偶有增强光过敏的不良反应。④环孢素A(CSA)口服,目前主要用于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SLE患者。⑤长春新碱静点,对血小板减少有效。

5、其他治疗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血浆置换,适用于重症患者,常规治疗不能控制或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

6、狼疮肾炎的治疗①糖皮质激素。②免疫抑制剂。③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疗法。④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适用于活动性LN,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⑤其他如抗凝剂,全身淋巴结照射及中药,肾功能不全者可行透析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热毒炽盛型:高热或高热不退,面及其他皮肤红斑、出血斑,日光照射后病情转剧或骤发,也可对各种可疑致敏食物(如海鲜、厚味、贝壳类、鲜牛奶等),甚至可疑致敏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及降压药(如肼苯哒嗪、心得安)等、某些中药(如含朱砂汞、铅类中成药)发生过敏并使发热增剧或病情恶化。发热时面红。蝶形红斑色紫红。高热时烦躁口渴喜冷饮、关节酸痛、肌肉疼痛无力、目赤唇红、烦热不眠、精神恍惚。严重时神昏、谵语、抽搐,并可见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症状。舌质红或紫暗或红绛、可口舌生疮、苔黄腻或黄干或白腻或光面舌,脉弦数,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护阴、兼以活络消斑或化斑法。选用方剂有玉女煎、清瘟败毒饮、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化斑解毒汤等。经验方有玄生汤、气血息燔汤、复方青蒿汤等。如高热神昏谵语可加大上方凉血清热药物剂量,或加生石膏60g,或加用黄连、大黄,高热不退加用羚羊角粉0.3g冲服或犀角粉0.1~0.2g冲服或水牛角粉0.3~0.5g冲服,并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中成药治疗。若低热不退可加银柴胡、地骨皮;邪热盛者加秦艽,并应及时观察反应。单用中医治法无效可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

2、阴血虚亏型:长期低热,手足心热,心烦无力,懒言,面浮红,自汗、盗汗,腰关节疼痛,舌质红、镜面舌或苔白,脉细数而软。治宜养阴补血凉血解毒。可用四物汤合大补阴丸或当归补血汤(当归、黄芪)加减,或知柏地黄丸加减,或用经验方(斜玄汤)。脾虚时加白术、陈皮、茯苓。热盛者加金银花。头晕者加菊花、川芎。

3、毒邪攻心型:心悸、心慌、气短、胸闷、烦热、自汗、面色苍白、四肢逆冷,脉细弱或结代,舌质淡、苔薄白(此型包括心脏全心炎)。治宜养阴、清热解毒、益气安神。方用灸甘草汤合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加减。亦可用复方紫石英汤(经验方)。脾虚加党参、白术。胸闷加厚朴、苏梗,阴虚加玉竹、黄精,冬虫夏草。

4、肾阴亏损型:此型多为毒热侵及肾脏,出现肾阴亏损症状。多见于病程后期,出现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主证有腰痛、腿疼、足疼、四肤无力、面部发热、甚或口舌生疮、五心烦热、精神萎靡,有时有低热、浮肿,脉沉细软,舌体胖嫩,舌质淡或尖红。治宜滋阴补肾、活血解毒。可用六味地黄丸、虎潜丸、大补阴丸合四妙勇汤、四物汤加减。亦可用经验方复方枸杞汤加减。下焦湿热明显者加车前子、草解、瞿麦。腰脊疼痛者加菟丝子、川断。关节疼痛者加鸡血藤、伸筋草、刘寄奴、徐长卿。

5、邪热伤肝型:胁痛,腹胀,月经失调,皮肤红斑、瘀斑、失眠、头晕,纳呆,可有闭经、痛经。检查常有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治宜滋阴凉血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方用一贯煎、左归饮或左归丸加四妙勇安汤、二至丸、血府逐瘀汤加减。或用复方玉贞汤(经验方)加减。血瘀明显加三棱、莪术、益母草、穿心莲、鬼箭羽。腹胀胁痛明显者加厚朴、陈皮、香附。气虚热毒未尽者加重黄芪、秦艽、乌蛇用量,血热红斑明显者加鸡冠花、玫瑰花、凌霄花。

6、脾肾阳虚型:此型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侵及肾脏发生狼疮性肾炎或狼疮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主证面色苍白,遍身漫肿,气短无力,腹胀纳呆,肢冷、畏寒喜暖、腰膝疼痛,尿少或清长,便溏,脉沉细小或沉滑无力,舌体胖质淡有齿痕、苔白薄或厚腻。纳呆拒食或呕或吐,阳病及阴甚则致筋脉失养,外肿内燥、四肢拘急。甚至肾不纳气致短气喘促,动则喘甚。治宜温补脾肾,活血化瘀,利尿解毒。方用实脾饮、防己黄芪汤、胃苓散、五皮饮加减或防己茯苓汤加减。亦可用复方附桂活血利水方(经验方)。

7、阴阳两虚型:多见于狼疮肾损害至终末期,伴有肾小管功能较严重障碍,水盐丢失阴虚伤津又加上阳虚见证者。主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肌肉赢瘦、四肢末端浮肿、纳呆食差、肌肤甲错、尿清长夜尿多或尿少,偶或间歇肌痛甚则拘急,脉沉细速偶见弦脉,苔白质胖或舌无津而干缩。对此型作者又称为两极型,即病已末期,阴阳否隔,阴阳互不相荣,干处见湿胖或湿处又见干或外湿内干,或近干远肿。治宜通阴阳交水火,活血通络治其本;健脾、醒胃、消导、益肾治其标。方用桃仁四物汤合地黄饮子加减,或用作者经验方阴阳互通汤加减。方中仙灵脾、当归两者合用使阴阳双补又阴阳相通;借活血化瘀化痰诸药即川芎、赤芍、海藻、昆布、陈胆星、菖蒲更交通阴阳、水火共济使痰浊得化、津液运行。已堵塞之窍道经络得以串通。用附子、肉桂温壮肾阳(仙灵脾配合)为辅药,使下元得以温养。用石斛、麦冬、生地、萸肉、葛根滋阴生津,山楂消导醒胃,黄芩、甘草解诸积滞瘀毒。然而本型肾已萎缩,故诸药各自用量均宜微量,常用1~3g,多则伤肾,后遭药害、切记莫忘。

8、血瘀型:在本病血瘀型常见表现有手指或趾端青紫或白紫青交替发作(雷诺征)、皮肤紫斑、固定盘状紫斑片、网状青斑、色素沉着或异色、肌肤甲错、疼痛,青年妇女气郁情志不畅、月经不调、闭经,舌质紫红、舌下瘀筋明显等。以血瘀为主证的方选桃仁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余活血方药参见有关章节。

二、分型加减法:本病辨证分型是相对的,一般以主证为分型的主要依据。

1、兼肺热:发热、咳嗽、咯痰,痰脓样或痰中夹血,胸痛,咽干、口燥,可有气短、鼻翼煽动,脉数,苔黄质红。可选加银花、连翘、红藤、金荞麦、蒲公英、桔梗、生石膏、葶苈、杏仁、麻黄。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减。

2、兼肺寒:多畏寒而无汁,咳嗽声重,痰多稀薄,脉浮紧或浮数,苔薄白而润。可选加麻黄、杏仁、茯苓、紫苏叶、炙紫菀、前胡、荆芥。方选麻黄汤、桂枝汤加减。

3、兼痰湿阻肺:咳嗽多痰,痰白粘稀而多,喉中痰鸣,听诊两肺满布湿性罗音。气喘短急不能平卧,胸胁闷胀隐痛,脉数滑、苔白腻。此兼怔型多见于本病长期用激素并间歇用抗生素者。可选加肉桂、细辛、羌活、麻黄、厚朴、苍术、紫菀、川贝、姜半夏、熟附片、干姜、大枣、葶苈。方选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加减。

4、兼肺阴虚:本病病变为肺间质纤维化和弥漫性肺泡功能障碍。见咳嗽多干咳、痰少,气促短急、动则气喘,咳甚痰带血丝、痰粘稠,口燥咽干颧红潮热盗汗,脉细数、舌质红质偏干苔少。可选用沙参、麦冬、生地、青蒿、赤白芍、葛根、乌梅、知母、百台、黄芩。方选一贯煎合清燥救肺汤或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或百合固金汤加减。

5、兼心阴虚:多见于本病40岁左右的妇女。心悸而烦,心中热,虚烦不眠,易惊,失眠,伴心血虚者有眩晕,舌质淡红但尖红而干,伴低热、咽干、盗汗。兼气虚血瘀者,即气阴两虚血瘀而又以心阴虚为主要表现者,则伴有肢软无力、面有红斑或四肢有网状青斑,舌下瘀筋明显而增粗。以心阴虚为主者宜养心安神,养阴益气并活血化瘀。方选一贯煎加生脉散合四物汤加减,或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作者经验方阴阳平衡汤可应用。该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用当归与仙灵脾配偶,葛根与川芎同施黄芩与桂枝合用,且能活血化瘀,解肌生津,五味子、酸枣仁、养心安神助水火相交。但应注意务与病情契合,不然适得其反。

6、兼心阳虚:多为本病合并心肌炎、心包炎或全心炎或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继发肺原性心脏病者。见面色苍白、心悸气喘、胸前疼痛、自汗,甚则四肢发冷,有心血瘀阻时心绞痛、胸痛涉背或肩臂,唇及指趾可青紫。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方选地黄饮子合归脾汤及血府逐瘀汤加减。

⑦兼肝阳上亢:多见于本病合并高血压或狼疮肾炎继发肾性高血压者或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伴脑动脉硬化或本病有严重血管炎者。见头昏、头痛、四肢麻木,可有眩晕、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舌红少津,脉弦。严重者可有肌肉跳动,甚至突然昏倒,半身不遂。治宜滋阴潜阳平肝柔肝兼以镇肝息风活血。药可选加当归、芍药、柏子仁、玄参、枸杞以柔肝滋阴;龙骨、牡蛎、代赭石潜阳镇逆;龟板、天冬、乌梅以滋养阴液,柔润熄风;用怀牛膝引血下行,折其阳亢;选青蒿、黄芩、茵陈助主药清泄肝阳;川芎、赤芍、丹皮以活血凉血。方可选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加减或天麻钩藤饮。.

三、对症治疗加减及增强各方解毒疗效的中草药

1、关节痛选加防己、徐长卿、秦艽、桑寄生、虎杖、威灵仙、甘草、延胡索等。

2、腰膝酸痛选加杜仲、虎仗、狗脊、菟丝子、桑寄生、桂枝、甘草、吴茱萸、防风等。

3、浮肿选加玉米须、半边莲、车前草、白茅根、茯苓皮等。

4、失眠选加夜交藤、酸枣仁、益智仁、青风藤、石菖蒲等。

5、心悸选加五味子、柏子仁、远志、茯苓、玉竹、杜仲、玄参等。

6、心前区疼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选加三七、山楂、川芎、毛冬青、延胡索、全爪蒌、益母草等。

7、脉结代心律失常选加仙灵脾、苦参、当归、青蒿等。

8、燥咳或阴虚咳嗽选加生甘草、麦冬、北沙参、芸香草、茜草根、百合等。

9、肝痛、胁痛选加玉金、柴胡、垂盆草、白术、茵陈、蒲公英等。

10、阴虚发热选加青蒿、知母、地骨皮、丹皮、白薇、葛根等。

过敏发热选加黄芩、防己、陈皮、麻黄、甘草等。

气虚发热选加黄芪、白术、党参等。

血虚发热选加当归、熟地、阿胶、黄精等。

病毒感染发热选加金银花、蒲公英、柴胡、大青叶、白头翁、地骨皮等。

细菌感染发热选加除病毒感染中药外可用连翘、鱼腥草、黄连、银杏叶、菊花等,必要时用抗生素。(注:应注意抗生素对SLE的恶化作用,尤其有肾损害时的抗生素肾毒性或过敏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十分常见,且不易解决,有时很难判定为何种原因发热,临证时应严密观察分析后采取措施。

11、出血或凝血异常选加侧伯叶、茜草根、蒲黄、紫珠草、水牛角、仙鹤草、白茅根等。

12、白细胞减少选加女贞子、白术、肉桂、苦参、龙葵等。

13、食欲减退、纳呆选加鸡内金、乌药、生姜、陈皮、龙胆草等。

14、高血压选加山楂、五味子、毛冬青、丹参、白术、玄参、地骨皮、杜仲、丹皮、葛根、青风藤等。

15、精神神经症状选加天麻、钩藤、防己、天南星、菖蒲、远志、白僵蚕、茯苓、琥珀末(吞服)、珍珠粉等。

16、雷公藤:本品已广泛用于治疗结缔组织病。但由于该药有毒性,短期应用可能对病有利,长期应用对免疫系统可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系统性红斑狼疮日常保健

一、饮食注意

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进食易致过敏的食物。注意补充钙质、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1、鱼油具有一定的抗炎特性,可适当进食深海鱼类。

2、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有牛奶、鸡蛋、瘦肉等。

3、长期服用激素会造成血钾排出过多,应多食香蕉、苹果、橙子、西红柿等水果,既补钾也补充维生素。

4、某些食物如香菜、芹菜、无花果、芒果、菠萝、草头(南苜宿、紫云英)、油菜、黄泥螺以及菌菇、豆荚、烟薰食物等能增加光敏性或诱发SLE病情活动,应尽量不要食用或少食用。

5、肾衰者应限制钾的摄入,而且不能一味追求高蛋白饮食。

二、运动注意

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注意休息,但并不是绝对卧床休息,这样会加重乏力,引起骨质疏松、肌肉废用性萎缩等。在稳定期,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瑜伽、做操、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三、预防感染

感染能诱发病情活动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所以,患者应注意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等人群拥挤处,以避免交叉感染。还要注意口腔和皮肤的清洁,预防霉菌感染。另外,对有雷诺现象者,注意保暖可以预防肢体末梢冻伤和坏死。

夏天喜欢孵空调,但别太贪凉了,狼疮病人体质毕竟弱点,太凉了容易感染。还有,别忘了早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能减少感染的机会。进出空调房间也别太频繁了,一冷一热也经受不起。

四、保持乐观的态度消极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 精神紧张或应激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免疫系统紊乱促发或加重病情,所以,患者对疾病不要恐惧、担忧,应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家庭的关怀、体贴和鼓励对病情的稳定也很重要。

五、遵医嘱用药

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擅自减药、停药及随意用其他药物。很多药物能引起药物性狼疮或加重病情,如青霉胺、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肼苯哒嗪、心得安、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金制剂、苯妥英钠、异烟肼、链霉素、磺胺类药,应尽量避免使用。某些中药如补骨脂、独活、紫草、白疾藜、白芷等能引起光敏感,应尽量不用。有的保健品如人参、西洋参、绞股蓝及其复方制剂,因含人参皂甙,能提高免疫球蛋白,使免疫复合物增多,对病人非旦无益,反而有害。女性患者还要避免服用避孕药及其它增加体内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如胎盘、脐带、蛤蚧膜油、蜂皇浆等。

六、避孕妊娠可以是复发的诱因,育龄妇女应避孕,但不宜用避孕药,应采取其他避孕措施。待病情稳定1年以上,经专科医生同意,才能在医生指导、监护下考虑怀孕。

系统性红斑狼疮食疗方

根据不同病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食疗方法:

1、气血亏虚的,表现为畏寒肢不温,面色无华,大便溏薄,斑疹暗红,可选食大枣、苡仁、枸杞子、桂圆肉、核桃肉、葡萄、鸡肉等。

2、热毒盛阴津亏的,表现为发热,周身疼痛,斑疹鲜红,口渴舌红,宜选食西瓜、绿豆、菊花、银花、梨、甘庶、藕、荸荠、豆腐、枸杞头、茭白、荠菜、马兰头、芹菜等。

3、蛋白尿等,可选食山药、苡仁、黑大豆、赤小豆、冬瓜、山楂、鲤鱼、鲫鱼、野鸭等。

根据食性适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食疗有平、凉、温3大类。

1、清补的食物有:甲鱼、乌龟、鸭、海蛰、蚌肉、甘蔗、生梨、生藕、慈菇、百合、绿豆、银耳、西瓜、丝瓜、冬瓜、苦瓜、香椿、西洋菜、茶叶等。

2、平补的食物有:大米、小米、高粱、山药、毛豆、赤豆、白扁豆、橄榄、白果、莲子、甜橙、花生、芝麻、桑椹、兔肉、鸽子、猪肉、鸡蛋等。

3、温补食物有:鸡、鹅、牛、羊、狗、马、鸽子蛋、羊奶、乳制品、核桃肉、桂圆肉、大枣、枸杞子、栗子、桃等。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日常预防

一级预防:

尽量避免诱发机体免疫反应因素,是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

1、保持乐观的情绪:现代免疫学研究证明,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样受神经和内分泌因素的调节,因此保持乐观的情绪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调节功能是很重要的。

2、坚持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或参加适宜的体力劳动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方法,体育锻炼可加强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减少发病机会,如做保健操,练气功,散步,打太极拳,温水擦身或温水浴等。

3、劳逸结合:中医历来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强身健体的主要措施,生活规律,节制饮食,劳逸适度,才能保持精力充沛和体魄健壮,避免外在致病因素的侵袭。

4、避免诱发因素:例如当夏季到来时,阳光直射,容易加剧SLE病人的皮肤损害,甚至引起全身病情的波动,曝晒加上劳累常使病情剧烈变化,发生脑,心损害,需要时可加涂防日光药物如3%奎宁软膏,复方二氧化钛软膏,10%对氨安息香酸软膏等,其他如寒冷,X射线等过多暴露接触,也能引起本病的加剧,不可忽视。

5、预防感染:预防链球菌感染是减少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发病的重要环节,病人常表现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应根治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龋齿等。

6、避免滥用药物:目前医源性疾病日见增多,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由于许多药物免疫药理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所以滥用药物就容易使一些具有半抗原性质的物质进入体内,从而引起免疫病理损害,产生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青霉素,青霉胺,氯丙嗪,避孕药等,容易诱发SLE,而肼屈嗪类降压药,抗惊厥药如苯妥英,普鲁卡因胺,异烟肼等,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后,可发生类似SLE的症状,体内可查到自身抗体,但停药后不久,症状可自行消退。

二级预防:

1、早期诊断:SLE的早期表现,反复间断发热,关节肿痛,疲乏无力,血清学检查γ球蛋白增高,或检出自身抗体,对这类病人要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进一步检查,也可试用增加细胞免疫功能的淋巴因子一类的药物,如转移因子,干扰素等,达到抑制,消除抗原的作用,进行诊断性治疗。

2、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

1、患者应节育,避免妊娠:妊娠与分娩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也是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而且自然流产和死胎的几率较正常人要高出数倍。

2、坚持治疗:特别对使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者应定期复查。

3、中医辨证施治:见“治疗”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健康教育

1、加强普查与宣传:加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建立专科咨询门诊,组织病友会,及时发现病人。

2、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随着免疫学及其他基础医学的发展,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也相应发展,因此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及治疗本类疾病的水平,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重要措施。

3、开展并逐渐普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组织病理改变已很明显,但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需要免疫检测技术的协助,其中包括检测对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特殊诊断意义的抗体。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一般检查

由于SLE患者常可存在多系统受累,如血液系统异常和肾脏损伤等,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降低;肾脏受累时,尿液分析可显示蛋白尿、血尿、细胞和颗粒管型;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在SLE活动期增快,而缓解期可降至正常。

2.免疫学检查

50%的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30%的SLE患者伴有高蛋白血症,尤其是γ球蛋白升高,血清IgG水平在疾病活动时升高。疾病处于活动期时,补体水平常减低,原因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消耗补体和肝脏合成补体能力的下降,单个补体成分C3、C4和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在疾病活动期均可降低。

3.生物化学检查

SLE患者肝功能检查多为轻中度异常,较多是在病程活动时出现,伴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升高。血清白蛋白异常多提示肾脏功能失代偿。在肾脏功能检查中尿液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有助于判断和监测肾脏损害程度及预后。发生狼疮性肾炎时,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cr)有助于判断临床分期和观察治疗效果。

SLE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性,近年来逐渐引起高度重视。部分SLE患者存在严重血脂代谢紊乱,炎性指标升高,同时具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血清脂质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认为是CTD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有效的预测指标,定期检测,可降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4.自身抗体检测

目前临床开展的SLE相关自身抗体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包括抗 Sm、抗U1RNP、抗SSA/Ro、抗SSB/La、抗rRNP、抗Scl-70和抗Jo-1等)、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等。对于临床疑诊SLE的患者应行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测。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免疫学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包括: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和ANA阳性。

5.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活检和肾活检对于诊断SLE也有很大的帮助,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和“满堂亮”的肾小球表现均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可以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