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在补体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几乎每一种可有遗传缺陷。大多数补体遗传缺陷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备解素缺陷则属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补体缺乏常伴发免疫性疾病及反复细菌感染。总的来说,补体系统的第一前端反应成分,如C1、C4和C2缺陷,常伴有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尤其是SLE;C3、H因子和I因子缺乏增加了患者对化脓性细菌感染的易感性,而备解素、C5、C6,C7和C8缺陷的患者则易于发生严重的萘瑟菌感染。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当患者反复发生细菌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细菌感染或萘瑟菌感染时应考虑到补全缺陷的可能,补体溶血试验CH50和CH100可确定是否有C1,C2,C3,C4,C5,C16,C7及C8功能缺陷,缺乏上述任何一种成分,CH50都会降低,CH50是在补体存在时使抗体致敏的羊红细胞发生溶血所致,因而是测定经典途径成分的,应用含唾液酸低的兔红细胞即APH50测定的溶血试验可检测旁路途径成分缺陷,APH50正常提示有B因子,D因子,备解素,C3及C5—8存在,如果上述筛选试验结果显示CH50活性十分低下,则需进行每种补体成分的检测,如果一个患者有重茺感染但无抗体缺陷或吞噬细胞异常时,应行CH50检查。

若CH50检查结果正常,则行APH50检查;如果APH50非常低或测不出其活性,则应行B因子测定,因?贖因子或I因子缺乏时都会有B因子过度消耗,而B因子的原发缺陷至今尚未发现,如果家族史提示有X连锁遗传时,则可能为备解纱缺陷,但最后确诊仍需对每种补体成分作出定量分析。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大多数补体遗传缺陷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备解素缺陷则属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

根据遗传特征,可将补体遗传性缺陷病分为4类:纯合遗传缺陷,杂合遗传缺陷,补体蛋白功能紊乱和同种异型所致的补体缺陷,纯合遗传缺陷者体内该补体成分完全缺失,常表现为无CH50活性,而其他补体水平均正常;杂合缺陷患者所缺乏的补体的水平为正常水平的一半,CH50也是正常水平的一半,而其他补体成分水平正常;补体蛋白功能紊乱,患者血中补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有时甚至高出正常水平,但补体蛋白功能却十分低下;补体的同种异型遗传缺陷通常是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另外补体缺陷也可分为完全缺陷和部分缺陷,由于补体的调节特点和其结构间的相关性。

在临床上,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所缺陷的补体成分水平明显降低或检测不到,而其他补体水平正常,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在纯合C1r缺陷时,C1s的浓度也有所降低,一些C2缺陷的患者伴有B因子水平降低,这是由于原发缺陷的补体蛋白和继发缺乏的补体蛋白间有高度的结构同源性,另外,B因子和C2的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位置十分相近,因而与它们具有相似的调节机制也有关,在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HAE)中,C4和C2的水平降低,I因子和H因子缺陷时B因子和C3水平降低分别是由于经典和旁路途径过度激活所致,由于缺乏补体成分使经典和(或)旁路激活系统功能受损及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抗体反应缺陷,造成患者对病毒感染时间延长或免疫复合物在循环中存在时间延长。

遗传性C1缺陷:

遗传性C1q缺陷有2种,一种遗传性C1q缺陷是由于不能合成C1q(占60%),因此血肖中测不出C1q的抗原性;另一种C1q缺陷则是由于合成了无功能的C1q分子(占40%),因而,虽然可检测到C1q的抗原性,但C1q功能紊乱,造成C1q功能缺陷,C1q由A,B,C3条链中的任一条链的6个拷贝组成,有研究认为,C1q缺陷常是由于不能合成B链之故,而C1r,C1s缺陷极少见。

几乎所有的C1缺陷患者都患有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常见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盘状狼疮或肾小球肾炎,少数遗传性C1缺陷患者可伴有严重细菌感染,如肺炎,脑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败血症等疾病,但也有患者无临床表现,免疫复合物性疾病的发生是由于C1缺陷不能抑制免疫复合物沉积,造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部位所致,测定血清C1水平可确诊,在SLE患者,当其他临床疾病活动的指标都好转但仍有持续的CH50降低时,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

遗传性C2缺陷:

遗传性C2缺陷是白人中最常见的遗传性补体缺陷,发病率约为1/万,约40%的杂合C2补体缺陷患者同时患有SLE,对SLE的研究发现,SLE患者中 HLA-DR2和DR3的出现率增高,遗传性C2缺陷伴SLE的患者血中常测不到抗核抗体及抗dsDNA抗体或滴度极低,神经系统受累及严重肾脏损害少见,但皮损及关节表现明显,常给临床诊断SLE造成困难,C2缺陷患者的MHC标志具有高度限制性,大多数C2无效基因C2QO位于HLA-A25 (A10),B18,BFS,C2QO,C4A4,C4B2及DR2的单倍体上,几乎所有这些基因都与其中的部分基因同时存在,提示C2缺陷患者具有完整的单倍体型,现有C2缺陷的单倍体型都是这些原始突变派生而来。

目前已知C2缺陷患者,常反复发生由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萘瑟菌和流感杆菌所致的肺炎,脑膜炎或菌血症,HLA-A和HLA-B基因与抗原识别及其免疫反应有关,而HLA-D基因与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反应有关,在1%的减数分裂中发生了 HLA-A与HLA-B及HLA-B与HLA-DR的基因交叉,有人认为,C2缺陷患者易患感染性疾病与此有关,但也有部分C2缺陷患者无临床表现。

遗传性C3缺陷:

遗传性C3缺陷有3种类型,一种患者的C3基因为无效基因或C3基因功能低下造成C3功能缺失;另一种是C3缺陷伴有遗传性3b灭活C3B INA物缺陷,不能使C3裂解成C3c和C3d而被灭活,持续存在的C3b与B因子相互作用使旁路激活系统的正反馈调节失控,使C3进一步消耗,称为过度分解即Ⅰ 型,C3b灭活物失活;另有一些患者血清中含有可裂解或能激活C3的循环因子,引起C3缺陷(过度分解Ⅱ型),遗传性补体C3缺陷继发于调节蛋白Ⅰ因子, H因子缺陷,另外一些患者还可伴有肾小球肾炎或血管炎,但也有少数患者可无症状,C3缺陷患者对病原体的调理作用受阻,使经C5a的吞噬作用及膜攻击复合物的溶解细胞作用受损,从而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常反复发生肺炎,菌血症或腹膜炎,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萘瑟菌等,临床上发现一些C3缺陷患者伴有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或蛋白尿等,认为C3缺陷与一种称为C3肾炎因子的物质有关,现已确定C3肾炎因子为一种抗C3bBb复合物上的新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它起稳定C3bBb活性型的作用。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获得性补体缺陷是补体活化(如循环免疫复合物或内毒素存在的情况下)过程中造成的,它可增加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在临床上,获得性初体缺陷很常见,如烧伤患者伴有的低补体血症和败血症;肾病综合征患者易患感染性疾病,其血清补体水平也有异常;肿瘤化疗患者可伴有低补体血症,调理及杀菌功能障碍。

镰刀细胞贫血患者常继发补体缺陷,此类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细菌感染,尤其是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Koethe等人认为这是由于患者体内D因子部分缺陷使患者的调理功能受损所致;脾脏切除术后也出现调理功能障碍;在营养状况差,蛋白质热卡不足时,也会造成所有补体成分功能低下,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复合物性疾病过程中造成的补体大量消耗也是造成补体缺陷的原因,治疗原发病可纠正补体缺陷。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西医治疗

总地来讲,补体缺陷并发感染时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良好,但根本治疗应在于纠正补体缺陷。有些学者采用替补性治疗,即将纯化的缺陷成分输入患者体内以纠正缺陷。替补体疗法可将缺陷的补体成分水平补足至正常水平,又可改善临床症状。有些学者采用输入新鲜血浆的方法治疗补体缺陷,但从理论上讲,多次输注可使中患者产生免疫反应是其潜在危险。对于HAE的治疗研究较多,治疗HAE有3种措施:

①促进正常染色体对C1INH的表达:人工合成雄性激素达那唑和康力龙可刺激正常染色体合成更多的C1INH,使C1INH水平恢复正常。这种治疗很有效,可有效地控制发作。

②通过抑制与其相互作用的酶而降低对C1INH的消耗。6-氨基已酸的衍生物凝血酸可抑制血浆素原生成血浆素,还可通过自身分解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活化C1,凝血酸对控制HAE发作十分有效。

③上述2种治疗方法都属于预防性治疗。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静脉输液C1INH使其恢复正常水平。输注纯化的C1INH较血浆效果好。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是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补体溶血试验:CH50和CH100可确定是否有C1,C2,C3,C4,C5,C16,C7及C8功能缺陷,缺乏上述任何一种成分,CH50都会降低,CH50是在补体存在时使抗体致敏的羊红细胞发生溶血所致,因而是测定经典途径成分的,应用含唾液酸低的兔红细胞即APH50测定的溶血试验可检测旁路途径成分缺陷,APH50正常提示有B因子,D因子,备解素,C3及C5—8存在,如果上述筛选试验结果显示CH50活性十分低下,则需进行每种补体成分的检测,如果一个患者有重茺感染但无抗体缺陷或吞噬细胞异常时,应行CH50检查。

若CH50检查结果正常,则行APH50检查;如果APH50非常低或测不出其活性,则应行B因子测定,因为在H因子或I因子缺乏时都会有B因子过度消耗,而B因子的原发缺陷至今尚未发现。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补体缺乏常并发免疫性疾病及反复细菌感染。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