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猩红热
别名:烂喉丹痧

猩红热(se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85%~97%患者有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

2.咽峡炎 98%患者有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80%左右的患者有扁桃体肿大,可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脓性渗出物,易于抹去。

3.皮疹 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现在软腭黏膜充血,轻度肿胀的基础上,有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100%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第2病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达下肢,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皮疹多为斑疹,但也可见到隆起突出的“鸡皮样疹”,偶有带小脓头的“粟粒疹”,此与皮肤营养及卫生情况有关,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皮肤常有瘙痒感,30%~60%,患者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并常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巴氏线”,颈部,躯干,皮肤皱褶处及两大腿内侧皮疹最显著,四肢远端稀少,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皮疹多于48h后达到高峰,然后依出疹先后的顺序消退,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1周,甚至更久,轻症者皮疹很少,仅见于面,颈,胸部,数小时即消退,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先颈胸而后四肢,脱皮的程度与皮疹的轻重呈正比,轻者为糠屑样,重者可成片状,颈,躯干部位常为糠屑样,四肢特别是手掌,脚底常为大片状,有时甚至呈手套,袜套状,面部皮疹少,但也可出现细屑样脱皮,重症者脱皮可历时3~5周,头发也可暂时脱落,发疹同时,可出现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外,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第三天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然隆起,称为“杨梅舌”,部分患者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为非化脓性,临床表现差别较大,预后也不相同,一般分为下列5个类型。

(1)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有全身中毒症状,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病程1周左右。

(2)轻型:近年轻型患者所占比例增加,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病程短,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3)脓毒型:罕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4)中毒型:少见,表现主要为中毒症状明显,患者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

(5)外科型或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中毒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感染性病变(30%):

细菌自呼吸道侵入并黏附于咽峡部,并引起炎症,使咽部和扁桃体红肿,产生浆液性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有时可有溃疡形成,细菌由局部经淋巴间隙进入附近组织,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鼻窦炎(nasosinusitis),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病灶。

中毒性病变(25%):

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经咽部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晕,头痛,食欲缺乏,纳差等;红疹毒素可使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终表皮死亡脱落;黏膜也可有点状出血;肝,脾,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及脂肪变性,同时有单核细胞浸润;心肌可有混浊肿胀和变性,严重者可坏死;肾脏呈间质性炎症;中毒型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见营养不良变化。

变态反应性病变(25%):

发生于个别病例,多见于病程第2~3周时,可能A群链球菌与被感染者的某些组织有相似的抗原,而产生免疫反应,或因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某些组织引起病变,主要引起心,肾及关节的变态反应性病变。

链球菌按其所含多糖类抗原的不同,分为A~V(无I,J)20个群,引起猩红热的病原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细菌呈球型,排列成链状,直径0.6~1.0μm,革兰染色阳性,有荚膜,不运动,不形成芽孢,过氧化氢酶阴性,在血液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产生完全(β型)溶血,A群链球菌可依其表面抗原M的不同,分为90多种血清型,细菌的致病与细菌的荚膜,M蛋白和产生的红疹毒素及一些酶有关,细菌的脂壁酸和M蛋白使得细菌黏附于组织,荚膜中的透明质酸和M蛋白使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不同型的A群链球菌,能产生红疹毒素者即可引起猩红热,红疹毒素能引起发热和猩红热皮疹,红疹毒素有五种血清型,不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细菌产生的链激酶及溶血素等均与发病有关,细菌的抗吞噬能力强,链球菌溶血素水平高,半胱氨酸蛋白酶水平低,与重型临床表现有关,A群溶血性链球菌在痰及脓液中可生存数周,加热56℃ 30min或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1.疑似病例 发热,咽痛,皮肤出现充血红点疹或充血粟粒疹。

2.确诊病例

(1)骤起发热,咽峡炎,草莓舌或杨梅舌,口周苍白,皮肤皱褶处有皮折红线(巴氏线)。

(2)发热1—2天内出疹,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散布针尖大小猩红色皮疹,压之退色,2~5天后消退。

(3)退疹1周内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4)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

(5)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6)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查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7)红疹退色试验呈阳性。

(8)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恢复期成阴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确诊病例中的第4和第1或第2或第3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确诊病例中的第5或第6或第7或第8项。

鉴别诊断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 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1)麻疹: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有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皮疹于发病3天后消退,无脱屑,咽部无炎症,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3)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无草莓舌和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咽峡炎症状,病原菌培养阴性,停药后皮疹减轻。

(4)其他细菌感染:金葡菌,C群链球菌,缓症链球菌也有能产生红斑毒素的菌株,其毒素的生物特性虽与A群链球菌的红斑毒素不相同,但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则无明显区别,鉴别主要依据细菌培养,缓症链球菌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江苏发生过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了与中毒性猩红热类似的临床表现,已研究得知此由与A群的毒素不相同的一种外毒素引起。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猩红热西医治疗

宝宝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宝宝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患病的宝宝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冬瓜汤,取新鲜冬瓜500克和少许盐,把冬瓜切成丝,放入锅内加水慢火煨汤,汤好后加一点点盐,适合小便短赤、口渴的宝宝;取适量白萝卜,洗净后切成丝。把切成丝的白萝卜酌情加葱油、白糖、盐拌匀,适合发烧后食欲不佳的宝宝;杨梅舌明显的宝宝,可服用参麦绿豆粥,方法为取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绿豆500克,粳米50~100克,然后将沙参和麦门冬用水煎,取汁500毫升,与绿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 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红疹毒素,它可作为一种变态反应原刺激身体产生抗体,发生变态反应。这类变态反应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患猩红热的2~3周,此时正是链球菌感染后体内产生抗体的时间。因此,妈妈切不可把猩红热当作一般的感冒来对待,它可能会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

预后

青霉素问世以来,本病预后大大改观。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很快治愈。严重并发症,脓毒败血症等极少见。并发心肌炎者亦不多,并发肾炎似与猩红热轻重无关,与风湿热的关系亦无一定规律性。中毒性猩红热虽少,但可危及生命,应予以注意。

猩红热中医治疗

1.邪侵肺卫

【治法】辛凉清透,解毒利咽。

【方药】解肌透疹汤加减。银花、连翘、牛蒡子、菊花、薄荷、荆芥、射干、浮萍、蝉衣。咽喉痛甚者加山豆根、桔梗;皮疹出现加紫草、大青叶。

2.邪入气营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先煎),生地、丹皮、知母、连翘、黄芩、玄参、黄连、甘草。壮热不退加寒水石、柴胡、烦躁不安加山栀、竹叶;口渴欲饮加花粉、芦根。

3.疹后阴伤

【治法】养阴清热,生津润喉。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石斛、花粉、白芍、甘草。低热不退加丹皮、地骨皮;口烦渴甚加芦根、玄参。

二、专方验方

1.石青合剂:生石膏、大青叶、生甘草。上药水煎后去渣,浓缩至450ml.再加糖浆150ml。每日服30~60ml,分3次服。用于猩红热之热入营血,毒热炽盛者。

2.凉血解毒汤:生石膏、知母、芦根、丹皮、玄参、生地、牛蒡子、桔梗、焦栀子、绿豆衣。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猩红热毒热炽盛者。

3.甘桔汤:桔梗、天花粉、连翘、地骨皮、麦冬、大青叶、锦灯笼、蝉蜕、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猩红热后期疱疹消退,身热咽痛减轻,皮肤脱屑,身有微热者。

4.化斑汤:人参、知母、石膏末、甘草、粳米。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猩红热后期余热未退,气阴已伤者。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猩红热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橄榄萝卜茶:生橄榄7枚,萝卜250g,水煎代茶饮。用于咽喉肿痛。   

(2)马齿苋汁:用鲜马齿苋30~60g,捣汁或水煎,酌加白糖或蜂蜜调服。用于毒炽气营证。   

(3)四汁饮:梨汁、荸荠汁、甘蔗汁、藕汁适量和匀,口服,每日1~2次,连服3~5日。用于疹后伤阴。   

(4)绿豆薄荷汤:绿豆50g,加水两碗煮沸后,再煮半小时,取汁一碗,再加薄荷3g,共煮数分钟,滤渣,频频饮用。用于毒炽气营证。   

(5)荸荠萝卜汁:鲜荸荠、白萝卜各榨汁100ml,混匀,分次服,每日3~4次。或胡萝卜、鲜荸荠各250g,煎汤代茶,频频饮用。用于疹后伤阴。   

(6)生梨汁、西瓜汁、菠萝汁、银花露,酌情选用。用于疹后伤阴。   

(7)组成:大蒜适量。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目前此病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一)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 ,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血象:白细胞总数(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0.75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

2.尿液: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3.分泌物培养和涂片:咽分泌物和伤口分泌物培养可有乙链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发现乙链菌。

4.应做X线,心电图等检查。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一)化脓性并发症 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引起,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

(二)中毒性并发症 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性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1.风湿病 如风湿性关节炎,大小关节均可累及,为游走性,可有红肿,关节腔可积浆液性渗出液;一部分人可发生风湿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急性期后可出现瓣膜损害,发病与免疫反应有关,但与M蛋白抗体无关。

2.急性肾小球肾炎 其发生与A群链球菌的型别有关1,4,12,18和25型,特别是12型感染后易发生肾炎,而被称为“致肾炎型”,疾病多持续1月左右,大部分可完全恢复,少数可迁延成慢性肾炎。

3.关节炎 可出现于发热开始后的2~3周,主要表现为大关节肿痛。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