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常见病
常见症状
检查解析

(一)周围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在某些肠道病毒感染时可增高,中性粒细胞也可增多。

(二)病毒分离

一般都采取咽拭及粪便作病毒分离和检定,尚可从病人的脑脊液,胸水,心包积液,血液,疱浆以及活检或尸检取得的组织中分离到病毒,标本取得后,应立即送检,可接种于猴肾,人胚肾,人羊膜,人二倍体或Hela细胞,KB传代细胞中进行组织培养,观察细胞病变,同时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进行分离可提高阳性率,阳性标本再以特异型的免疫血清作中和试验进行型别鉴定,疑有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者,应将标本经皮下,腹腔内或脑内途径接种乳鼠进行病毒分离,因其组织培养阳性率不高,柯萨奇B组病毒亦可使乳鼠致病。

(三)血清免疫学试验

采取双份血清,测定型特异抗体水平,一般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标法),放射免疫等法进行测定,其中以中和试验最为可靠,中和抗体消失最慢,型特异性也较强,如恢复期抗体水平比早期有≥4倍上升,则有极大的诊断意义,但因肠道病毒型别众多,血清学中和试验工作量大,只有当某地一已知型肠道病毒流行时,以此法进行诊断比较理想。

(四)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法

以荧光染色的免疫抗体来鉴定抗原可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但目前除在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时应用外,在肠道病毒感染时采用不多,因需备各种型特异的免疫血清,手续繁多,最近采用许多血清型共有的VP3-ZC抗原和一种与多血清型的VP1衣壳蛋白交叉反应的单克隆抗体,改进了免疫诊断方法,但目前仍停留于研究阶段。

(五)核酸杂交法

由于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基因组间存在同源性,特别是5′端非编码区部分区域高度保守,故可供核酸杂交,使近年来对肠道病毒鉴定有了新的飞跃,采用探针有以下三种:

①cDNA探针,以病毒RNA某一片段为模板,由逆转录酶催化产生,大多克隆在质粒载体中,再把带有显色基因(生物素或地高辛)或同位素的核苷酸掺入到新合成的cDNA链中去,加以标记,若将标本先经12~24小时组织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②RNA探针-由于RNA是单链分子,故它与靶序列的杂交反应效率极高,一般用特异的转录载体克隆肠道病毒RNA探针,混合几种RNA探针可使检测病毒型更广,RNA探针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都优于cDNA探针。

③寡核苷酸探针,较上述二种探针有下面优点,因其链短,与等量靶位点完全杂交时间短,且可识别靶序列内一个碱基的变化,可检测点突变,又可大量合成,价廉,此探针因选择5′端非编码区共同序列,故可牢固而特异地同大多数临床常见肠道病毒结合,为了克服标本中肠道病毒滴度太低的问题,近年采用PCR法将单一基因或短DNA序列放大,再与探针杂交,此法已应用于临床,在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流行时,从脑脊液中检测肠道病毒RNA,阳性率高,可在24小时内得结果,比病毒培养平均需6~8天快得多,临床标本用PCR扩增后,再与非同位素标记肠道病毒探针杂交,数小时即有结果,大大有助于临床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