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胃泌素瘤常见病
别名:促胃液素瘤
病因解析
胃泌素分泌异常(40%)

由于胃泌素的营养作用,使胃黏膜增生肥厚,壁细胞容量可达正常人的3~6倍,造成胃酸和胃液分泌过多。胃泌素瘤几乎见于腹腔任何部位,而不象以前所认为的仅仅局限于胰腺。除胰腺(21%-65%)外,十二指肠亦为高发区(33%~38%)。

遗传因素(10%)

多发性Ⅰ型内分泌肿瘤为高外显率的常染色体基因异常,该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可能所有多发性Ⅰ型内分泌肿瘤的病人都累及3个器官(甲状旁腺,胰岛和垂体),但并非总有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多发性Ⅰ型内分泌肿瘤病人通常发展为胃泌素瘤。

发病机制

胃泌素:胃泌素瘤和胃窦黏膜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主要为17肽胃泌素(G17),而胃泌素瘤病人血中的胃泌素则具有含34个氨基酸的较大构型(G34),健康人和一般消化性溃疡病人血循环中的胃泌素亦为此种类型,胃泌素瘤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着含硫(胃泌素Ⅱ)和无硫(胃泌素Ⅰ)两种构型,本病患者血清中含硫胃泌素(占59%)比普通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病人及正常人(占37%)高,有证据表明,利用多肽区域特异性胃泌素抗体检测发现,转移性胃泌素瘤病人血清中G17胃泌素氨基末端与羧基末端免疫活性之比较正常人及非转移性胃泌素瘤患者高,除了G17和G34,胃泌素瘤病人血清和胃泌素瘤中还有其他分子量较小和较大的胃泌素,包括胃泌素组分1,是一种比G34稍大的构型,另外2种是分子较小的片段,即G17氨基末端的1~13片段和羧基末端14肽酰胺(微胃泌素),前者无生物活性,而后者具有G17一样的免疫原性和生物活性,胃泌素瘤病人血浆和胃泌素瘤组织中还可发现高浓度的未经剪接的前胃泌素和其他的胃泌素前体,此外,胃泌素瘤病人血浆和胃泌素瘤组织中还可存在大量的甘氨酸延伸型无生物活性的胃泌素和前胃泌素,它们组成某些胃泌素瘤病人主要组织和血液循环中免疫原性胃泌素。

胃泌素瘤病人胃壁细胞总数显著增加,估计至少是正常人的3.6倍,为普通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2.3倍,高胃泌素血症对壁细胞营养作用促使壁细胞总数增加,进而增强了胃分泌盐酸的能力,胃泌素瘤病人胃壁嗜铬细胞增生和嗜铬细胞构成的小的多中心非侵袭性胃类癌,可能代表了血循环高水平胃泌素对这类细胞的直接营养效应。

热门问答